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咏史十一首 其五

唐代李华

汉皇修雅乐,乘舆临太学。三老与五更,天王亲割牲。

一人调风俗,万国和且平。单于骤款塞,武库欲销兵。

文物此朝盛,君臣何穆清。至今壝坛下,如有箫韶声。

李华

李华(715-766年),字遐叔,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代大臣、文学家。开元二十三年,中进士。天宝二年,登博学宏辞科,拜监察御使,转右补阙。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接受凤阁舍人伪职。“安史之乱”平定后,贬为杭州司户参军。后来,隐居大别山南麓,信奉佛法。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病故。作为著名散文家,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并与萧颖士、颜真卿积极共倡古义,开启唐代古文运动之先河,著有《李遐叔文集》四卷。► 2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琴歌

清代龚自珍

之美一人,乐亦过人,哀亦过人。月生于堂,匪月之精光,睇视之光。

美人沈沈,山川满心。落月逝矣,如之何勿思矣。美人沈沈,山川满心。

吁嗟幽离,无人可思。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宿西山桂香阁赠某道士

宋代吴淇

云卧西山阁,烟松阴石扃。窗分江月白,槛受海潮青。

啧啧栖花鸟,飞飞掠水萤。问君投宿处,此夜借茅亭。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槛

唐代杜甫

苍江多风飙,云雨昼夜飞。茅轩驾巨浪,焉得不低垂。
游子久在外,门户无人持。高岸尚如谷,何伤浮柱欹。
扶颠有劝诫,恐贻识者嗤。既殊大厦倾,可以一木支。
临川视万里,何必阑槛为。人生感故物,慷慨有馀悲。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明德游仙词十首用天柱山传来依韵继作云林道气者观之亦足自拔于埃壒矣 其六

元代张雨

右股清池足沤麻,池中肥水是松花。早知魏帝一丸药,肯信东门五色瓜。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奉聂坦斋

明代张天赋

满雁天边拍拍催,有人打寨九重来。风云际会平生计,天日晴明世道开。

周室谁怜方叔老,汉家人讶洛阳才。凭君袖里并州剪,补衮从今仔细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上西涯先冢和程学土

明代庄昶

肯将黎杖负康强,采药寻诗每日忙。庞老尽容吾拜晚,泷冈真托此碑长。

高名岂更垂今日,厚德何惭盖一乡。墓木我来今渐拱,可胜哀泪到淋浪。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止止堂

宋代黄裳

万缘忘外息,百福静中收。莫作南柯梦,浮荣一觉休。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刘生

清代丘逢甲

城北群山拥髻鬟,玉华峰影扑松关。春风满眼饶诗思,家在红亭白塔间。

李华

李华(715-766年),字遐叔,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代大臣、文学家。开元二十三年,中进士。天宝二年,登博学宏辞科,拜监察御使,转右补阙。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接受凤阁舍人伪职。“安史之乱”平定后,贬为杭州司户参军。后来,隐居大别山南麓,信奉佛法。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病故。作为著名散文家,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并与萧颖士、颜真卿积极共倡古义,开启唐代古文运动之先河,著有《李遐叔文集》四卷。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