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缑山诗

唐代宋之问

缑山连嵩岑,近带洛阳陌。洛京游宦子,不知虚直宅。

北入养龙溪,势如夏云积。褰涉穷水府,跻攀倚霞壁。

柽栝穿虹

宋之问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21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山居

唐代皎然

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芜看茗归。乍削柳枝聊代札,时窥云影学裁衣。

身闲始觉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无机。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山村

清代缪公恩

细草危桥一径斜,柴门高柳是谁家。蕨羹麦饭无馀事,閒看溪边桔梗花。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江中望月

唐代卢照邻

江水向愕阳,橙澄写片光。
镜圆珠溜彻,骇满箭波长。
谤勾摇兔影,浮桂动丹芳。
延照相思夕,千里共沾裳。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黄景杜雪中即事 其二

元代赵孟頫

雪寒凄切透书帷,极目南云入望低。欲报平安无过雁,忽惊残梦有鸣鸡。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 元贞元年九月初五日

元代卢挚

青女飞来汗漫游。素娥相赏玉为舟。三千年也蟠桃熟,万岁山高锦树秋。

开寿域,望神州。日华云影思悠悠。愿将江汉清风颂,镌向崧崖最上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拱北桥

明代陈运

萧萧竹径接平桥,万石曾歌五裤遥。自是天南灵气盛,衣冠今满紫宸朝。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定庵挽诗

明代顾清

公昔还山我出山,我归公已厌人间。名高白傅身仍健,诗比陶翁意更閒。

乡里后生遵楷范,庙堂诸老问容颜。玉屏西面青荧刻,时有游人拂藓斑。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风流子·留别苏庵主人,用清真韵

清代吴昌绶

秋林同滞羽,忧时甚、四顾又安归。正海天杯底,荡开苍莽,江城笛里,吹出参差。

君莫问、死生犹露电,出处几云泥。枯树婆娑,庾郎愁赋,众芳芜秽,楚客兴悲。

年年风尘苦,虚名累、相约还我初衣。来共小窗尊酒,重话心期。

便万户侯封,支身何补,一声河满,双泪应垂。多少临岐别思,除是君知。

宋之问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