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泪别乡里,飘飖将远行。茫茫绿野中,春尽孤客情。
驱马上丘陇,高低路不平。风吹棠梨花,啼鸟时一声。
古墓何代人,不知姓与名。化作路傍土,年年春草生。
感彼忽自悟,今我何营营。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3074篇诗文伟兹帖之奇瑰兮,羌笔力之有神。走缄縢之来诏兮,并垂棘而足珍。
从鲤庭而载求兮,得陈亢之异闻。书三闾之孤忠兮,将争光兮仪邻。
予尝窃寘疑兮,谓意或有在也。方淳熙之继明兮,德如天其大也。
挈道统而在上兮,固无嫉邪之害也。先生之溯伊濂兮,又非沅湘之派也。
寓物以写兴兮,自前世以固然。岂先生之适正兮,乃独取于沉渊。
行或过乎中庸兮,虽为法而不可。其忠君爱国之诚兮,亦不虞乎后日之祸。
彼不学兮,周公仲尼。知庄士与醇儒兮,或羞称之。
律风雅之末流兮,若未免于或变。使交有所发兮,亦足以迪天性民彝之善。
以今日之书兮,固非出于感时。则异时之集注兮,亦何病乎俗人之悕。
原屈原之心兮,宗国之楚。作春秋兮,固安在乎黜周而王鲁。
先儒之心兮,百圣之矩。藏此帖兮,昭于今古。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