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楚宫

唐代李商隐

湘波如泪色漻漻,楚厉迷魂逐恨遥。
枫树夜猿愁自断,女萝山鬼语相邀。
空归腐败犹难复,更困腥臊岂易招?
但使故乡三户在,彩丝谁惜惧长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湘江如泪色一般又清又深,屈原的冤魂随浪而去,他的怨恨永无绝期。
夜晚的枫树林中猿啼使人愁断肠,唯有穿着萝带的山鬼相邀。
埋在土里,身形腐败,魂魄难以招回,更用说是葬身鱼腹了。
只要楚地后人还在,谁会可惜那喂食蛟龙彩丝包的食物?

注释
漻漻:水清澈貌。
楚厉:指屈原,他投沼罗江而死,无后人、无归处,古称“鬼无所归则为厉”(《左传》昭公七年),亦可称“迷魂”,即冤魂。
女萝山鬼:女萝,菟丝,一种缘物而生之藤蔓;山鬼,山中之神,或言以其非正神,故称“鬼”。
犹难复:

赏析

  这首诗不同于其他凭吊屈原的诗文,它并未从屈原的人品才能和政治上的不幸遭遇着笔,通篇自始至终紧紧围绕住屈原的“迷魂”来写:首联写迷魂逐波而去,含恨无穷;颔联写迷魂长夜无依,凄凉无限;颈联叹迷魂之不易招;末联赞迷魂终有慰藉。这样围绕迷魂来构思,内容集中,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反复书写,从而使诗具有回环唱叹之致。

  诗的前四句是以景写情。屈原忠而见疑,沉湘殉国,此诗亦即从眼前所见之湘江落笔。“湘波如泪色漻漻,楚厉迷魂逐恨遥”。对着湘江,想起屈原的不幸遭遇,诗人悼念不已。在诗人的眼中,清深的湘波,全都是泪水汇成。这“泪”有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泪,有后人悼念屈原之泪,也有诗人此时的伤心之泪。湘江流淌着不尽的泪水,也在哀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历史背景和寓意,注家说法不一。近人张采田认为是公元848年(大中二年)诗人由桂州(今广西桂林)郑亚幕返长安途经潭州(今湖南长沙)等地时作,专吊屈原,并无其他寓意。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01-1202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59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暮春咏怀

清代谦福

药裹书签结夙缘,此身已似柳三眠。萧条生计如流寓,烂漫诗情减少年。

犊鼻家风聊复尔,龙头科第亦徒然。落花满径愁无限,何啻青山听杜鹃。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长洲陈明府小亭

唐代方干

坐看孤峭却劳神,还是微吟到日曛。
松鹤认名呼得下,沙蝉飞处听犹闻。
夜阑亦似深山月,雨后唯关满屋云。
便此消遥应不易,朱衣红旆未容君。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挽僧无极

元代尹廷高

石头路滑少人行,独我谈玄几叩扃。同德讲经如昨日,葛川扣角又来生。

云横古塔巢秋鹤,尘锁空堂照暮萤。玉麈不挥消息断,庭前柏树绿成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借漫兴一十五首 其八

明代陈镒

渊明归隐成疏懒,谩自题诗责五男。三径盘桓有馀乐,葛巾牢裹弃缨簪。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滕孟章送金司税明远文后

明代刘溥

滕君文章不轻作,滕君情怀绝倾倒。
如今尤信古人言,文章有神交有道。
昨日为文送知己,士林往往皆称好。
复来珍重索我诗,我诗近来绝草草。
第愧未得交其人,始向文章见怀抱。
万里长江炯秋月,一片春云丽晴昊。
走向离筵与相见,气宇孤骞更文藻。
不揣新知赠一言,莫负文章自须保。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听鹤山居十咏分题五首 其四 清暑处

明代史鉴

激水四檐鸣,常如风雨声。不须秋节至,纨扇已无情。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沛中

清代梁佩兰

黄河西出南徐路,马首经过识沛中。一代帝王还故里,几家鸡犬入新丰。

天垂芒砀云疑在,山拥彭城气已空。汤沐昔时诸父老,相逢谁为述歌风?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与毛教授

宋代姚勉

举世无清浊,谁欤障倒澜。
独能驱雁鹜,不使污鵷鸾。
此事虽云小,其人已可观。
近来峨豸者,欠此广文官。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