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明二首

唐代杜甫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清明节 写景 抒情 爱国 组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早起匆匆赶路,天气晴朗春色正好,可以清晰的看到那小舟荡漾在湖水之上。
飞鸟在天上自在飞翔,少年无忧无虑的嬉戏打闹,只是这般天真无虑的时光却是与我无缘了。
少数名族儿童的独特的服饰已经很少看到了,楚地的女孩腰肢纤细,惹人怜惜。
昔日辉煌的定王府已无踪迹,想象着贾谊府中的古井仍是当年模样。
虽是只需禁火三日,无奈没有食物烹煮实在辜负了周举的好意了,一直四处奔波,生计却仍无着落。
富足奢侈的生活还是山林平淡生活都是天意,有浊酒、粗茶淡饭颐养天年也已足够了。

一生都在外颠簸漂泊,右臂已渐渐枯瘦无力一边的耳朵也已听不清。

创作背景

  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六月,杜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此离开朝延,开始最后十余年的飘泊生涯,直到公元770年(大历五年)病死于洞庭舟中。清明二首》写于公元769年(大历四年)春,当时诗人由岳州南行,拟往衡州依湖南都团练史、衡州刺史韦之晋。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鉴赏

  诗体为七排,是古代诗人极少创作的一种诗体,杜甫集中仅存数首。此诗乃诗人触景伤情、感慨入怀之作。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诗篇开始,诗人紧扣清明时令入题。“新火”,古代四季,各用不同木材钻木取火,易季时所取火叫新火。唐宋时清明日有赐百官新火的仪式。苏轼《徐使君分新火》诗云:“卧皋亭中一危坐,三月清明改新火”即指此。首联一点时,二点地。诗人清晨起来,匆匆赶路,清明新火正袅起缕缕新烟。天气晴暖,春光明媚,一叶小舟荡漾在万顷湖水之上。一个“净”字写尽了天宇的明静,湖水的澄澈。此景如诗如画,可惜在诗人心中惹起的却是阵阵苦痛酸愁。“客船”之“客”轻轻一点,把诗人从美好的自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137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为南郡王侍皇太子释奠诗二首 其一

南北朝沈约

陵季相沿,训随世殆。政缺雅乖,风漓化改。礼亡衽席,乐沉河海。

三雍靡构,四教谁采。瞻震并峻,义属重丽。横书清道,晦彼生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西涧种柳

唐代韦应物

宰邑乖所愿,黾勉愧昔人。聊将休暇日,种柳西涧滨。
置锸息微倦,临流睇归云。封壤自人力,生条在阳春。
成阴岂自取,为茂属他辰。延咏留佳赏,山水变夕曛。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石村卜居候程芳远

明代蓝仁

数日遥闻驾犊车,青囊贮得异人书。山前再宿辞仙馆,雨后长吟候野庐。

竹径漫期羊仲入,鹿门偏愧德公居。子孙能守平安训,二顷山田也有馀。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戏为友人题鸳鸯图赠女道士 其七

明代伍瑞隆

相怜相伴小洲前,紫府离今不记年。曾是玉皇亲手戏,教来双作水中仙。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过华大作

明代王世贞

高柳垂丝拂径苔,入门青眼便应开。墨留张史云烟字,茗出嵇生沆瀣杯。

不独君斋千古色,亦知吾党异时才。临岐最爱湖头水,为许浮家易往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忆王孙 落花集句

明代杨慎

绣葩红蒂堕残芳。蝶醉蜂痴一簇香。卢家少妇郁金堂。

对斜阳。云雨巫山枉断肠。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韵景思谢送四时纂要并惠乳泉且许见顾 其三

宋代洪适

青编送似补山房,妙语相酬掩夜光。盗瓮不须睎吏部,将军何日命元方。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再次韵谢潘都干

宋代项安世

壮士从军不废诗,何妨笳鼓间箫篪。
秋城夜观无公事,月肋天心有咏思。
岁稔公私方暇乐,时平福履正来绥。
金陵风月三千首,共看君侯羽扇麾。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