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寒食还陆浑别业

唐代宋之问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洛阳城里,花儿已经开得如雪一般铺天盖地,而陆浑山中的花儿,如今才开始发芽。
早上刚刚辞别了河桥那掠过杨柳吹来的风儿,晚上又卧在这伊川桃李间的月色中。
伊川的桃李正是芬芳面新鲜的时候。在寒食节里,山中的酒也是醉香宜人的。
山野间的老人安居乐业,快活地唱上一曲,唱一唱这身在太平盛世中的人。

注释
陆浑:地名,在今河南嵩县。别业:即别墅。
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俗。清明亦有插柳、戴柳之俗。
伊川:水名。即“伊河”。洛河支流,在河南西部。
酒复春:唐人名酒

创作背景

  宋之问早年在洛阳为官期间,闲暇时,常到陆浑别墅游览,并时有诗作。《宋之问集》中咏陆浑别墅的诗共存四首,这首诗是其中之一。   

参考资料:

1、 李月辉主编.名画唐诗佳句欣赏: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01:第794页

赏析

  起二句紧扣题目,谓值此寒食清明节候,洛阳城中已是繁英飘荡、缤纷如雪,而陆浑山中则花始绽放。其意并不在说明城中与山中气候景物之异,而是表现诗人追随春天的脚步,从城里转向山中寻觅春光的浓厚兴趣,和对春天由洛阳转至山中这一发现的诗意感受。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对照此诗首二句,可见宋之问早在白氏之先就感受并发现了春之转移这一诗材诗境,只不过白氏明白挑出自己的诗意感悟,近乎宋诗的表现理趣;而宋之问的这两句诗则仅客观展示这一现象,而将自己的感受含蓄于诗中而已。“今始发”,则山中春光方兴未艾,正可尽情享受,开启下文。

  三、四两句紧扣题内“还”字,写

  
宋之问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21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卜算子 谒友不遇

金朝王哲

曩者见张公,索写词中信。王哲今朝故故来,甚没个人相近。回首跨清飚,随足云霞趁。却入全真复旧堂,把一点灵明认。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吴仲书寄惠墨莲歌以答之

宋代何绛

南海吴生有道士,先世曾为柱下史。独遗清白与子孙,牙签万轴廉吏门。

岂徒德业嗣前人,文章顷刻成千言。兴酣画笔犹天然,常将墨汁写青莲。

造化在指神立臂,以意作画谁能传。去冬裂绢作长幅,寄我江边小茅屋。

江风吹动江水来,宛如花叶纷相触。又如四壁生幽香,丛蝶群蜂费翱翔。

绿头鸭子上壁隐,欲上不上殊踉跄。偶将往事閒相忆,我昔种莲村之侧。

刳木为舟六尺长,朝朝采莲到日昃。晚来鼓腹卧南窗,香风徐徐生两腋。

茆檐酌酒日三杯,莲实作饭当黍稷。世间理乱总不闻,有名不许时人识。

转盼星霜三十年,欲求此景安可得。跣足蓬头都市行,白日惨惨几无色。

我今坐对吴生墨,香气袭人翠滴滴,仿佛当年事艺植。

吴生吴生自非神手谁能画,因之永悬在高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长门怨

唐代徐惠

旧爱柏梁台,新宠昭阳殿。
守分辞芳辇,含情泣团扇。
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
颓恩诚已矣,覆水难重荐。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游浮邱呈赵太史 其一

明代刘模

长夏莺啼社树阴,旧游人远碧苔深。丹邱未了探玄兴,翰碣长存访旧心。

天阔塞鸿嗟少过,月明坡梦或追寻。有怀无奈江烟暝,目极沧茫不断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神游飞云诗和方西樵韵 其三

明代王渐逵

蹑向天根始识人,先天何处觅安身。飞云顶上三更月,照得梅花色相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寿孝廉凌耀南祖八十一

明代邓云霄

九成台畔水沦涟,南去遥通隐士川。山鸟不忘仪凤日,石泉如奏解愠弦。

烟霞别敞壶中境,花月争迎酒里仙。岂独钓璜称国宝,龙孙久已应奎躔。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村

清代钱陈群

几家茅屋曲通村,即事还同野老论。风过林端喧鸟雀,日高原上散鸡豚。

波光潋滟初平岸,黛色参差却对门。最是闾阎淳朴处,羲皇景物自常存。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双调】得胜令_日日醉红楼

元代杨朝英

日日醉红楼,归来五更头。问著诸般讳,揪ㄎ不害羞。敲头,敢设个牙疼咒。
  揪揪,揪得来不待揪。
  庭院正无聊,单枕拥鲛绡。细雨和愁种,孤灯带梦烧。难熬,促织儿窗前叫。
  焦焦,焦得来不待焦。
  花影下重檐,沉烟袅绣帘。人去青鸾杳,春娇酒病厌。眉尖。常锁伤春怨。
タタ,タ得来不待タ。
  一笑自生娇,春风兰麝飘。夜月红牙按,青螺双凤高。妖娆,那里有惹多俏。
嚣嚣,嚣得来不待嚣。
宋之问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