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书相问因以赠之时七夕

唐代李嘉祐

移家避寇逐行舟,厌见南徐江水流。
吴越征徭非旧日,秣陵凋弊不宜秋。
千家闭户无砧杵,七夕何人望斗牛。
只有同时骢马客,偏宜尺牍问穷愁。

注释

①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镇江市。
②章侍御:侍御,即侍御史,御史大夫的属官。章侍御,其名其事不详。
③避寇:760~761年(上元年间)、766~779年(大历年间)中,李嘉佑先后曾任台州、袁州刺史。袁晁陷台州并攻下浙东诸州,历时8月,至公元 763年(广德年间)四月始平,所谓移家“避寇”当指此。
④至南徐:公元307~312年(永嘉年间)乱后,西晋灭亡,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刘宋特于京口设南徐州安置移民。辖境相当今安徽风阳以东、江苏淮河以 南、长江以北地区。其后,辖境南移,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南,南京东北部及丹阳、宜兴以东,无锡以北地区。
⑤吴越:古吴国都吴(今江苏苏州市)、古越国都会稽(今浙江绍兴

创作背景

  该诗为公元762~763年、763~764年(广德年间)李为避战乱、居家旅泊京口而作。时北方战火尚未熄灭,南方动乱又起,今江苏、浙江一带大多男子被征发;丁壮不存,田野荒芜,无物可收。身为一州之长的李嘉佑都在为生活困顿而愁苦,一般的平民百姓当然更难以为生了。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李嘉祐

  李嘉祐,字从一,生卒年俱不可考,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天宝七年(748)进士,授秘书正字。► 14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恩封豸绣为卢师邵父恒斋寿

明代顾清

神羊一角骏且灵,心识枉直知奸贞。因之遂有触邪名,楚人作冠秦汉仍。

至今台府表仪刑,卢郎铁面飞霜冰。俨然象服当明廷,豺狼屏息虎遁形。

彼狐鼠者敢咿嘤,帝曰汝贤谁尔成。往贻尔亲予尔荣,匪予之荣繄尔情。

鸾书入山猿鹤惊,林芳谷秀纷来迎。吴丝致密綵缕精,五云灼烁千花明。

新年七十鬓未星,夜灯密字还如蝇。泮宫吹笙歌鹿鸣,石湖梅花连洞庭。

行来无碍出入轻,肩舆扁舟惟所胜。郎君出使拥文旌,吴船万里上青城。

朋尊献寿舞前楹,庭前堂上总欢声。他年犀玉麟袍赪,还想豸角高峥嵘。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王茂悦郴州白水奇清园

宋代高斯得

灵区有异产,化国无潜珍。
坡公论人物,我则赋奇清。
壮哉此白水,谁其泻青冥。
薶藏富媪啬,抉剔天公嗔。
霹雳起神物,赑屃擘巨灵。
阳山得瀑谷,永嘉赖斧斤。
乃知出世事,须待开物人。
倒悬讶瑶池,吹立惊沧溟。
千穗落晓镜,万仞垂天绅。
清寒入山骨,霏润沾人巾。
麕{上鹿下加}为瘦爽,草木皆坚贞。
臞仙挹瓢饮,俗士湔尘缨。
度堂匪秩宴,筑馆先储英。
函书静秩秩,子佩来侁侁。
清风谦溪像,古柏文翁庭。
从容讲道要,宛转余诗情。
谪仙一派妙,休文八咏新。
兹惟佳山水,我尝驻骐骃。
平湖尚芜漫,绝境宜荆榛。
按图重慨叹,岁月今峥嵘。
壮观夸好句,窘步欹丰擎。
聊以赠我友,无庸寄山神。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奉陪知府内翰至卞山有诗五首 其二 庵居

宋代程俱

幽亭名思洛,寒潭俯澄虚。回头三百年,胜地成荒墟。

公今草堂址,无乃昔所居。环之碧玉峰,带以清冷渠。

流泉响琴筑,松竹皆箫竽。妙哉无尽藏,一一为我娱。

东冈作兰若,钟梵邻樵渔。亦有桑柘村,旁开蔬果区。

何烦引三径,故自与世疏。主人去霄汉,夜直承明庐。

斯游入清梦,傥寄空中书。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破扇

明代郭登

月中谁画乘鸾女,紫竹银丝挟素罗。
未到秋来先破碎,从前应是受风多。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剪鹤翅偶成 其二

明代王世贞

惭愧开笼支道林,祇怜寒月九皋音。不辞放尔翀天去,弱水丹丘何处寻。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百字令

清代曹贞吉

田光老矣,笑燕丹宾客,都无人物。马角乌头千载恨,匕首匣中如雪。

落日苍凉,羽声慷慨,壮士冲冠发。咄哉孺子,武阳色怒而白。

试问击筑渐离,此时安在,何不同车发。负剑祖龙惊掣袖,六尺屏风堪越。

贯日长虹,绕身铜柱,天意留秦劫。萧萧易水,至今犹为呜咽。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读鲍谢诗 其二

宋代韩淲

昼日夏方永,逝波川上惊。摇毫抒情思,莫知蛙黾鸣。

老身偃仰间,遐心尚何征。顾步得所逢,挥手疑过清。

黄流潏断港,青柳散前荣。夫我自荜门,伊人满芜城。

景急语勿缓,混茫风雅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满庭芳(春感)

宋代吴潜

漠漠春阴,疏疏春雨,鹁鸠唤起春眠。小园人静,独自倚秋千。又见飘红堕雪,芳径里、都是花钿。年年事,闲愁闲闷,挂在绿杨边。
寻思,都遍了,功名竹帛,富贵貂蝉。但身为利锁,心被名牵。争似依山傍水,数椽外、二顷良田。无萦绊,炊粳酿秫,长是好花天。

李嘉祐

  李嘉祐,字从一,生卒年俱不可考,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天宝七年(748)进士,授秘书正字。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