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鲁东门观刈蒲

唐代李白

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
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
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
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
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鲁国的秋天来得早,初霜时便开始割蒲。
挥镰就好象转动弯月,掠过水面生起串串连珠。
蒲草最可珍贵,何必看重那龙须草?
织成草席铺上玉床,清静的夜晚躺在上面多么欢娱。
罗衣能够再次拂扫,不必担心会蹲上尘土。

注释
鲁东:指曲阜城东。《埤雅》:“蒲,水草也,似莞而褊,有脊,生于水涯,柔滑而温,可以为席。”
寒事:指秋冬的物候,寒冷时节。陆倕《以诗代书别后寄赠》:“江关寒事早,夜露伤秋草。”
刈渚蒲:割水边的香蒲草。刈:割取。渚:水中小洲。蒲:香蒲,水生草本植物,嫩芽

赏析

  “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用铺叙手法描绘出一幅秋寒已至、初霜割蒲的农人劳作景致,“寒事”、“初霜”点明主旨,秋寒的物候时节,交代“刈渚蒲”事件的起因及背景,字里间处处充溢着高寒、肃杀之氛围。

  “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运用比喻手法,贴切自然,把“挥镰”、“拂水”渲染成“转月”、“连珠”,间接描写出鲁东门外深秋割蒲草的“挥镰”“拂水”劳动场面,意在歌颂农民的辛勤劳动变废为宝,创造了财富。为下文称赞“蒲草”作铺垫。

  “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生动形象地以夸张手法,赞美蒲草比帝王豪贵之家所用的“龙须”更可贵,表达出诗人对蒲草的可贵有独特的见解。

  “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王载(746),当时李白在山东游历。李白流落江湖,为了生计不得不四处奔波,勉强维持生活。李白以孤臣孽子之身心,亲历大唐由盛至衰的转变时期,所以李白的忧愤情愫极为深切,时常有抨击时政的诗作。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20
2、 安旗著.李白诗秘要:三秦出版社,2001年06月第1版:前言6-7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118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澹归住丹霞二首 其一

明代释函是

三十年来想像中,亲临何必问渠侬。天然岩上无岐路,侧耳珠江听远风。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登无锡北楼(一作皇甫冉诗)

唐代郎士元

秋兴因危堞,归心过远山。风霜征雁早,江海旅人还。
驿树寒仍密,渔舟晚更闲。仲宣何所赋,只欲滞柴关。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新池

唐代白居易

数日自穿凿,引泉来近陂。寻渠通咽处,绕岸待清时。
深好求鱼养,闲堪与鹤期。幽声听难尽,入夜睡常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莫州

元代陈孚

晨出莫州门,回望古易京。丹楼不复见,草白寒雉鸣。

雉角角,枣纂纂,昔谁城此公孙瓒。城南城北陂水满,寒蒲如剑出水低。

大火焚巢天不管,野凫醉眠沙土暖。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寿少傅杨公

明代王弘诲

曳履班高玉殿东,三朝劻辅老臣忠。清心水镜孤悬外,宏略兵符四顾中。

绛县纪年增甲子,汉庭师事识申公。麒麟他日看图画,司马何人第一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游西樵山 其一

明代郭棐

川原缭绕草萋萋,西去天梯路不迷。满径悬萝无犬吠,隔林修竹有鸾栖。

泉鸣群玉飞青磴,桥跨双虹度碧溪。振袂忽跻千仞上,暮云遥眺万山低。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建阳道中夜行口号

明代王世懋

悔将名姓挂词场,老去传经意转忙。
岁事惯从行色尽,宵征偏觉畏途长。
春前响急知溪畔,雨外灯微识建阳。
潦倒若为持自解,武夷山好荔枝香。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人日柬伯卿

清代朱景英

此日新年胜,他乡旧雨稀。快晴验人意,耽静息尘机。

酒快分筵斗,花怜隔院飞。素心肯来访,深话趁斜晖。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