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荒废的篱边,盛开着丛丛野菊,冷冷的清香幽幽地笼罩在秋水上。
诗人猛然回想起在山中也曾见过野菊,它是那样茂盛地簇生在石缝里,与它为伴的只有曜曜呜叫的秋虫。
注释
晚艳:中国古代又称菊花为“节花”和“女华”等。又因其花开于晚秋和具有浓香故有“晚艳”、“冷香”之雅称。菊花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做霜的象征,代表着名士的斯文与友情的真诚。艳:因花色艳丽,故以艳指代花。
荒篱:指荒芜的篱笆。
冷香:指清香的花,这里指菊花。
著:同“贮”,居积,引申为笼罩之意。
秋水:神色清澈。
参考资料:
此诗紧扣住“野”字,写出了野菊特有的风貌。
其首句“晚艳出荒篱”,意谓野菊之花在草木凋残,百卉纷谢,连园菊也枯黄萎落的时候,却舒展出她那艳丽的容颜。其中的“晚”与“荒”相映照,叠现出一幅冷落、萧瑟的空间背景;再着一个“出”字,不仅突出了野菊的一枝独放和光彩夺目,亦从力度上强化了野菊生命力的顽强。
接句“冷香著秋水”,意谓野菊花吐放的缕缕馥香荡漾在湛蓝的秋水之上。其“冷香”与“秋水”相映照,构成了一幅明净、雅洁、宽阔,博大而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野菊之造福人间的心志因此而尽显。其中以“冷”字修菊“香”,从诗人的心理感受来着笔,却与时令、气候相吻合,自然地渲染了香味的清纯无邪,一显野菊那冰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415篇诗文
拔剑拂衣舞,虹光淩斗牛。天高沧海阔,四望心悠悠。
昨朝丹凤云中出,口衔天书光五色。圣朝宵旰急求贤,特起前年金榜客。
天书之来自何时,春风三月离京畿。路途迢遥距南北,秋后才经粤海湄。
我本粤海人,早年事书史。十三习得举业成,十七驱驰预偕计。
朅来携策入枫宸,三千礼乐曾敷陈。鹓行袖拂炉香细,雁塔名题御墨新。
琼林宴罢看花去,路入瀛洲知几许。骏马雕鞍耀日明,绿袍乌帽迎风举。
五云深处降纶音,远赐归宁恩更深。喜将菽水供慈寿,不许尘埃点素襟。
风流耻在他人后,经籍微言更推究。万里遥持捧日心,两年闲却擎天手。
登庸有路无夷犹,家乡虽好难迟留。蛟龙岂是池中物,雕鹗须横天上秋。
古来豪杰人,多向科名著。前称韩子与宣公,后数王欧及苏吕。
国朝图治重贤才,开科胜筑黄金台。庙堂多少英雄者,往往俱从科第来。
我生幸逢尧舜理,黼黻皇猷本能事。握瑜怀瑾岂其宜,附翼攀鳞乃初志。
只今便作京华行,足下衮衮青云生。临风磊落醉春酒,手把琅玕无限情。
此行拜官知有日,身沐恩荣履华秩。跻世雍熙在有为,致君尧舜非无术。
百年踪迹寄金门,誓心不负君王恩。虞周卿相堪期待,唐宋诸人奚足论。
阁道迎辰辟,天门候晓过。正朝严法从,内殿想登歌。
气满苍龙阙,春生白玉珂。祥光扶日月,瑞霭曙山河。
帝历符昌运,皇风鼓太和。诛求罢黄纸,征伐返玄戈。
旧政随年换,新恩入岁多。小臣献椒颂,未若矢卷阿。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