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被风吹拂的海女(贝宫夫人)及侍女,响起了叮铃的佩环,贝宫夫人头上雀钗高耸,雀翅紧闭关。
她有六个寝宫,整日不语多安闲,庙门前银匾高悬,辉耀着四周的群山。
夫人长眉凝翠绿,神寿长久几千年,她清心寡欲,铜镜中常飞着青凤鸾。
秋天的风光多明净,水色天色难分辨,看夫人玉衣多单薄,令人稍觉肌肤寒。
注释
1.贝宫夫人:神女,身份不明,宋代吴正子、明代曾益以为是龙女,清代姚文燮以为是海神,清代学者王琦则认为是南朝梁文学家任昉《述异记》中所记的贝宫夫人,在太乙山下。
2.丁丁:环佩相击声。海女
诗歌的前两句“丁丁海女弄金环,雀钗翘揭双翅关”。描写贝宫夫人的环佩和头饰,衬托出神女异常的美貌。
“六宫不语一生闲,高悬银膀照青山”。描绘了贝宫夫人神像的沉默,神庙里高恳的镜子照着远处的青山隐隐,创造出一种静溢的神秘。
“长眉凝绿化千年,清凉堪老镜中鸾“。”凝绿”的长眉中,又一次见到了李贺喜欢使用的色彩,诗人将这千年的时间凝结为了贝宫夫人神像上那一弯绿眉,这是时间凝结而成的色彩。“清凉堪老镜中鸾”,前人解释道“今神清净为心,无有情欲,镜中鸾影尚存,安有老期”。“鸾”是爱人的象征,但是通过"堪老"二字,李贺笔下的贝宫夫人拒绝这种人间的感情。和李商隐的嫦娥不同,李贺的
参考资料: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246篇诗文亭亭山中松,昔日手自栽。主人别云久,拂袖归去来。
归来独爱山中好,三径荒芜今始扫。手抚孤松话旧盟,松尚青青人未老。
翠云深处日徜徉,荣辱浮沉总两忘。吟哦不慕崔斯立,休晦正如张子房。
盘桓无限闲中趣,晚节贞心重相许。古来此乐君独知,为君更赋归来辞。
神塘山阳敬亭北,三尺高坟土花涩。戚容满面谁家儿,向客未言先掩泣。
自言生身才八月,黄口呱呱流乳汁。可怜儿父在鬼簿,催赴泉台趋令急。
此时阿母方始嫁,绿鬓红颜踰二十。一朝忽作未亡人,无意独生判绝粒。
哭夫横抱似夫儿,夫业有儿还可葺。茹悲饮恨度朝暮,鸾镜凤钗都什袭。
澜翻刘向列女传,手写共姜诗暗习。寒灯不厌剪刀冷,暑夜勤将麻缕缉。
共嘲壮夫既夭折,弱稚那能保成立。朱门众子多下流,况尔寡妻何所及。
母志坚持肯少动,覆水难收终要拾。八龄即遣就外傅,发绾双鬟驱负笈。
束修累岁力经营,笔札随时苦供给。三餐同咬菜根饭,井臼甘劳爨躬执。
叮咛告诫言满耳,一日辛酸几回集。从此操危又虑深,幸尔成人在乡邑。
母能守节儿读书,欢若卑官转崇级。百年光景等须臾,思报慈恩心汲汲。
谁知此念竟虚负,母命云殂断呼吸。吁天叩地了莫闻,猛欲下从无路入。
空将两眼带血泪,洒浸松根土痕湿。田间来取蓼与荼,覆得新庵大如笠。
海枯石烂系哀思,何日何年忘郁悒。我闻此言亦凄惨,下马坟前频慰揖。
为儿作歌儿谓谁,关西孙子其名伋。
初平公,年少时,嬉戏不殊同队儿。眉清目秀神仙姿,凡夫肉眼那相知。
牧羊适遇仙者俦,因缘夙契情相投。金华山中共笑傲,蓬莱顶上同遨游。
蓬莱山,渺何处,东望沧溟蔼云树。苍松翠竹落晴阴,碧洞丹崖锁寒雾。
朅来山中四十年,人间尘迹俱茫然。难兄寻觅叹无缘,黄冠引上蓬莱巅。
蓬莱之山何所适,吸景餐霞自朝夕。石鼎胡麻带露香,蓝田碧玉和烟湿。
问渠所牧者,笑指东山侧。阿兄试看之,累累总顽石。
谁知仙家术妙非寻常,呼嘘造化日月壶中长。等闲指挥一叱咤,乱山白石皆成羊。
安期生,魏伯阳,平生与之相颉颃。神仙之说称荒唐,我亦叩之心茫茫。
蓬莱三岛足迹邈难到,对此画图题诗增慨慷。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