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江陵薛侯入觐序

明代袁宏道

  当薛侯之初令也,珰而虎者,张甚。郡邑之良,泣而就逮。侯少年甫任事,人皆为侯危。侯笑曰:“不然。此蒙庄氏所谓养虎者也。猝饥则噬人,而猝饱必且负嵎。吾饥之使不至怒;而饱之使不至骄,政在我矣。”已而果就约。至他郡邑,暴横甚,荆则招之亦不至。

  而是时适有播酋之变。部使者檄下如雨,计亩而诛,计丁而夫。耕者哭于田,驿者哭于邮。而荆之去川也迩。沮水之余,被江而下,惴惴若不能一日处。侯谕父老曰:“是釜中鱼,何能为?”戒一切勿嚣。且曰,“奈何以一小逆疲吾赤子!”诸征调皆缓其议,未几果平。

  余时方使还,闻之叹曰:“今天下为大小吏者皆若此,无忧太平矣。”小民无识,见一二官吏与珰相持而击,则群然誉。故激之名张,而调之功隐。吾务其张而不顾其害,此犹借锋以割耳。自古国家之祸,造于小人,而成于贪功幸名之君子者,十常八九。故自楚、蜀造祸以来,识者之忧,有深于珰与夷者。辟如病人,冀病之速去也,而纯用攻伐之剂,其人不死于病而死于攻。今观侯之治荆,激之耶,抑调之耶?吏侯一日而秉政,其不以贪功幸名之药毒天下也审矣。

  侯为人丰颐广额,一见知其巨材。今年秋以试事分校省闱,首取余友元善,次余弟宗郢。元善才识卓绝,其为文骨胜其肌,根极幽彻,非具眼如侯,未有能赏识其俊者。余弟质直温文,其文如其人,能不为师门之辱者。以此二士度一房,奚啻得五?侯可谓神于相士者也。侯之徽政,不可枚举。略述其大者如此。汉庭第治行,讵有能出侯上者?侯行矣。  

  呜呼。使逆珰时不为激而为调,宁至决裂乎?谁谓文人无奇识,不能烛几于先也。

送别 赞颂 写人 序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薛侯刚开始做县令的时候,宦官抓捕百姓,十分嚣张。荆州城里的良善平民,哭泣着让他们抓走。薛侯年纪不大,又刚刚上任,大家都替他感到危急。薛侯笑着说:“不是这样的。这就是庄子所说的养虎的道理,突然间很饿,它就会去吃人;可如果突然喂得很饱,它将会背靠山角反抗主人。我饿它,又不让它生气;我喂饱它,又不让它狂妄,政策就全在于我把握了。”过了不久,宦官果然接受了约束。等到其他郡城暴动气焰很盛,而荆州就算让那些人动乱也发动不起来。

  而在当时,正赶上播州的少数民族叛乱。六部的使者的檄文就像下雨一样纷纷而来,计算家有一亩地的就要受罚,计算家有一个男丁的当壮丁服役。农民在田里哭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166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郊行涉淖屡濒危殆晚憩鲍监南斋用前韵

明代顾清

久晴思雨雨思晴,晴日依然是雨行。屡涉泥涂愧舆皂,敢誇轩盖后公卿。

良苗近甸高低满,王气诸陵日夜生。细听白头宫监语,劫灰何必问昆明。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述怀

唐代尚颜

青门聊极望,何事久离群。芳草失归路,故乡空暮云。
信回陵树老,梦断灞流分。兄弟正南北,鸿声堪独闻。
五城初罢构,海上忆闲行。触雪麻衣静,登山竹锡轻。
天寒岳寺出,日晚岛泉清。坐与幽期遇,何湖心渺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古意

唐代崔萱

灼灼叶中花,夏萎春又芳。明明天上月,蟾缺圆复光。
未如君子情,朝违夕已忘。玉帐枕犹暖,纨扇思何长。
愿因西南风,吹上玳瑁床。娇眠锦衾里,展转双鸳鸯。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半月池

明代袁华

灵源发龙泓,奫停湛空碧。影斜瑶台镜,气压桥门壁。

蜿蟺菖蒲根,赑屃蛟龙迹。相期学仙徒,握手弄云液。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除夜有感

明代王世贞

此岁尽此夕,此夕不再得。大化何心去,流光长自惜。

明日更明年,明年重可怜。花迷上林月,梦落楚江烟。

相逢半游子,陆沉金门里。朝典苏季裘,暮乞侏儒米。

千岁递相送,那能屡禁此。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新丰酒

清代洪亮吉

长安百万宅,新丰一斗酒。鸢肩火色人,可惜不得久。

君不见,褒公鄂公何足多,荐士转不如常何。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司徒工开府韩国富公挽辞四首

宋代司马光

杖屦还私第,精诚在本朝。
爱君老不懈,忧国没方昭。
东阁秋牢落,西芒夜寂寥。
只应忠亮志,气运不能消。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太昱禅师(一作许浑诗)

唐代杜牧

禅床深竹里,心与径山期。结社多高客,登坛尽小师。
早秋归寺远,新雨上滩迟。别后江云碧,南斋一首诗。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