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5—1400)元明间江西泰和人,字一德。幼能诗文,尤精经学,旁及子史百家。隐居不求仕,而究心经世之务。尝谓学必敦本,必先变化气质,若礼乐、刑政、钱谷、甲兵、度数之详,亦不可不讲习。洪武初征至京师议礼,宋濂等请留为国学师,引疾辞。家居教授,屡应聘为江浙考试官。学者称海桑先生。有《海桑集》。► 280篇诗文
蔌蔌林中叶,落势殊未休。念汝春夏间,芃芃一何稠。
朝烟坐苍翠,暮雨借膏油。及今乃委地,只以藉马牛。
焚之扬其灰,或用粪田畴。当记排空出,结阴弥道周。
物生固有数,时去安可留。况汝易摆触,性质本纤柔。
惟有松竹秀,独当天地秋。
北方苦春旱,入夏雨亦微。俄然见檐溜,及午正霏霏。
散步荒园中,不觉沾我衣。草木总欣悦,膏沭滋容辉。
昨者宿斋戒,遍走神祠祈。礼官朝入奏,独与皇心违。
谓此在朕躬,聿当斡玄机。宸衷之所至,端能动天威。
今年定有望,吾民应免饥。
榜舟溯回溪,夏潦适川涨。惊湍激怒澜,怪石立异状。
篙师巧为计,巨细施石上。噪呼集众力,进寸退寻丈。
峥嵘三数峰,竟日不离望。乃知势不便,智力未足仗。
我行极江海,幸免鱼腹葬。书生妙言辞,过谓神所相。
及兹困沟渎,更觉水石壮。翻思泛沧溟,千里才一饷。
岂惟小中州,端欲簉昆阆。斯游不可忘,临风默惆怅。
(1305—1400)元明间江西泰和人,字一德。幼能诗文,尤精经学,旁及子史百家。隐居不求仕,而究心经世之务。尝谓学必敦本,必先变化气质,若礼乐、刑政、钱谷、甲兵、度数之详,亦不可不讲习。洪武初征至京师议礼,宋濂等请留为国学师,引疾辞。家居教授,屡应聘为江浙考试官。学者称海桑先生。有《海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