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5—1400)元明间江西泰和人,字一德。幼能诗文,尤精经学,旁及子史百家。隐居不求仕,而究心经世之务。尝谓学必敦本,必先变化气质,若礼乐、刑政、钱谷、甲兵、度数之详,亦不可不讲习。洪武初征至京师议礼,宋濂等请留为国学师,引疾辞。家居教授,屡应聘为江浙考试官。学者称海桑先生。有《海桑集》。► 280篇诗文
别院霜砧,短亭风笛,听来无限伤神。回思前事,春梦了无痕。
未免猿啼鹤怨,心情减、倦谱罗裙。空弹指、露杯分酒,相对月如银。
新来添怅望,绵绵远道,楚水湘云。怕粉憔脂悴,无计留春。
已是欢丛去眼,今生料、空盼横陈。危栏外,寒鸦落木,愁杀倚楼人。
(1305—1400)元明间江西泰和人,字一德。幼能诗文,尤精经学,旁及子史百家。隐居不求仕,而究心经世之务。尝谓学必敦本,必先变化气质,若礼乐、刑政、钱谷、甲兵、度数之详,亦不可不讲习。洪武初征至京师议礼,宋濂等请留为国学师,引疾辞。家居教授,屡应聘为江浙考试官。学者称海桑先生。有《海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