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5—1400)元明间江西泰和人,字一德。幼能诗文,尤精经学,旁及子史百家。隐居不求仕,而究心经世之务。尝谓学必敦本,必先变化气质,若礼乐、刑政、钱谷、甲兵、度数之详,亦不可不讲习。洪武初征至京师议礼,宋濂等请留为国学师,引疾辞。家居教授,屡应聘为江浙考试官。学者称海桑先生。有《海桑集》。► 280篇诗文
去年社燕前,道人江南住。一笑塞鸿来,又在龙安浦。
今年寒食后,归心忽飘絮。不知换秋菊,能复如期否。
此生付浮云,忽散还复聚。要之不可必,恐作人间雨。
行藏类隐峰,两踏石头路。故山有遗恨,缺典念马祖。
落日颓金盆,苍茫烟水莫。离情渺难收,摹写入凝伫。
(1305—1400)元明间江西泰和人,字一德。幼能诗文,尤精经学,旁及子史百家。隐居不求仕,而究心经世之务。尝谓学必敦本,必先变化气质,若礼乐、刑政、钱谷、甲兵、度数之详,亦不可不讲习。洪武初征至京师议礼,宋濂等请留为国学师,引疾辞。家居教授,屡应聘为江浙考试官。学者称海桑先生。有《海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