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5—1400)元明间江西泰和人,字一德。幼能诗文,尤精经学,旁及子史百家。隐居不求仕,而究心经世之务。尝谓学必敦本,必先变化气质,若礼乐、刑政、钱谷、甲兵、度数之详,亦不可不讲习。洪武初征至京师议礼,宋濂等请留为国学师,引疾辞。家居教授,屡应聘为江浙考试官。学者称海桑先生。有《海桑集》。► 280篇诗文
江上乱山青束笋,平沙草树望不尽。大江入海来滚滚,吐雨吞云杂蛟蜃。
中有崔嵬夐绝之高亭,远出晴空寒数仞。江山传舍观英雄,英雄尽说孙江东。
自从得地双鹤翁,紫髯一拂豚犬空。石田睡起秋屡丰,归耕应羡汉阴翁。
使君自是玉雪姿,出宰百里逢清时。手栽江梅绕公馆,天寒岁晚花盈枝。
我从天上归林谷,索我挥毫赋群玉。何郎才思已非前,空忆扬州梦难续。
亲记承恩从翠华,频过小苑晓看花。玉堂雪霁东风冷,千树璚瑶发素葩。
宫壶酒醒疏钟起,身在蓬莱仙岛里。旋卷青绫披素裘,笔端诗成如振绮。
披图便欲赋长歌,抚卷其如群玉何。凭谁唤取双青鸟,听我吟翻瀚海波。
(1305—1400)元明间江西泰和人,字一德。幼能诗文,尤精经学,旁及子史百家。隐居不求仕,而究心经世之务。尝谓学必敦本,必先变化气质,若礼乐、刑政、钱谷、甲兵、度数之详,亦不可不讲习。洪武初征至京师议礼,宋濂等请留为国学师,引疾辞。家居教授,屡应聘为江浙考试官。学者称海桑先生。有《海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