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5—1400)元明间江西泰和人,字一德。幼能诗文,尤精经学,旁及子史百家。隐居不求仕,而究心经世之务。尝谓学必敦本,必先变化气质,若礼乐、刑政、钱谷、甲兵、度数之详,亦不可不讲习。洪武初征至京师议礼,宋濂等请留为国学师,引疾辞。家居教授,屡应聘为江浙考试官。学者称海桑先生。有《海桑集》。► 280篇诗文
官家富贵,历尽人间,算天浆独缺。神明台上,君不见、有个铜仙高绝。
吉云五色,只臣朔、亲探丹穴。剩到今、草没黄图,空道肌肤如雪。
汉家轶事遥稽,数五利文成,堪笑覆辙。天高云表,千岁后、还共烟霞澌灭。
西王母去,纵灵液、难供饕餮。问古来、多少神仙,尝遍玉杯清澈。
(1305—1400)元明间江西泰和人,字一德。幼能诗文,尤精经学,旁及子史百家。隐居不求仕,而究心经世之务。尝谓学必敦本,必先变化气质,若礼乐、刑政、钱谷、甲兵、度数之详,亦不可不讲习。洪武初征至京师议礼,宋濂等请留为国学师,引疾辞。家居教授,屡应聘为江浙考试官。学者称海桑先生。有《海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