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是他的缺点。
► 147篇诗文常闻静者言,澹泊栖精魂。之子抱微尚,抗志谢世樊。
原无昏浊染,安用漱灵根。五岳游其四,九州何足论。
察人洞腑脏,撷草辨寒温。断酒持清斋,端居不立言。
和光世可混,抱冲道自存。余怀方外踪,于子情弥敦。
石臼湖中春水平,石臼湖边春草生。团蒲为屋交枝格,棘庭蓬霤幽人宅。
幽人半世狎樵渔,身没名湮强著书。海内宗工王司寇,丁宁贤令式其庐。
式庐姝子何以告,惆怅姓名为鬼录。捡点遗书付梨枣,顿使斯文重金玉。
前辈风流难再闻,祇今湖水年年绿。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是他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