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1329篇诗文
谁能买山种万竹,残年请老住巴蜀。结亭更在竹中间,四面云溪写山麓。
风敲最觉夜眠清,雨洗胜延秋望绿。日吟不限三千字,日饮定须过百斛。
陇西仙翁持斧客,散马凉城行新菊。为言令弟隐沧江,如此风流天下独。
乃家正在蚕茨野,束束琅玕绕茅屋。方知白眼待时人,箕踞科头自为俗。
是邦子云剧博雅,闭门草玄食汉禄。多缘未识此君心,往事微瑕伤白玉。
使君自是廊庙具,方驾前修讵为辱。平生抱负劲直节,日暮天寒照空谷。
始我瞻望望不及,终我叹嗟嗟不足。乞官傥或从西游,向子亭边祝黄鹄。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