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1329篇诗文
有客有客携焦尾,玉立庭阶俨容止。胠囊为我拂金徽,一泻幽怀弄清徵。
游心太古契冰弦,五音高下声相宣。调成起立命之坐,焚香先鼓南薰篇。
初疑眤眤语儿女,指下丝声写凄楚。忽然放手如风生,猛士战场齐奋举。
须臾一段在高山,穿云裂石谁能攀。终南泰华几千仞,恍惚置我庭除间。
宫沈羽振复流水,倒泻银河犹未已。龙门九折出昆崙,骇驶惊翻千万里。
吾生雅澹厌纷纭,赵瑟秦筝浑蔑闻。为君净洗钟生耳,共随白鹤巢松云。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