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1329篇诗文
至乐之性长自馀,世物莫得而榛芜。阴阳变化在舒惨,千里岂足劳建除。
忆昔僣侈擅一隅,琼宫贝阙妆金珠。穷奢极靡相倾夺,所不可道矧可书。
天清地宁圣神出,荡荡一化浑太虚。颓基故址尽荒草,往往狐兔来争居。
鱼书虎符若邮传,几人到此图安舒。谭公贤明大国后,宝璞岂肯彫璠玙。
拂除荒秽出夷旷,茨茅墩瓦从古初。璧书齐丘俭化论,譬如论海先河渠。
千古兴亡一端梦,逍遥巾氅日裕如。有客登亭见施设,笑杀琐琐誇瀛壶。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