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1329篇诗文
庭东一树桃,庭西数竿竹。桃花春既秾,篱笋夏初绿。
爰有幽隐人,对之作迈轴。桃竹向时荣,斯人甘淡薄。
饮露餍晨蔬,采摘不盈掬。可当黄绮芝,霞炊石火熟。
可当夷齐薇,云煨青山斸。鸿飞远冥冥,寥廓无曲局。
莫食田间粱,谁能任拘束。所以君子修,清操常不辱。
镜窄妨鸾,炉宽费鸭,璇宫旧怨多少。碧簟铺冰,红帱界月,微露玉钗低袅。
风前细语,漫吹入、粉郎怀抱。银屏锁花深靓,翠鬟窥树桥小。
回头紫箫声杳。倚香篝、琼娘恨悄。留得春魂未断,绿杨天杪。
纵有行云意好。奈钿阁深沈梦难到。一夜西风,锦鸳双老。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