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1329篇诗文
又盼到、冬深不见,故人消息。况当雪后,几枝寒梅,绿萼如滴。
对暗香疏影思佳客。细思量、两地相思,怕梦里、行踪无准,各自都成悲戚。
无极。九回柔肠,十分幽怨,几度写付宫阕,鸿雁空延伫,虽暂成小别,也劳心力。
回首当初,在众香国里花同惜。恁无端、寒来暑往,天天使人疏隔。
知何时、共剪西窗烛,万千言与语,叨叨向说。却还愁,说不尽、从前相忆。
闭目念家山,开眼顾已失。谁言画非真,犹胜梦一瞥。
蜀山插天外,蜀士滞天末。披图忽惊叫,还我旧岩穴。
林屋摹大痴,得意留此笔。一朝君获之,松所见突兀。
居然得八九,注视神为夺。重烦赵叟诗,说尽乡愁切。
中原正丧乱,骨肉殊存殁。莫歌蜀道难,归思恐难遏。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