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1329篇诗文
高楼渺何许,宛在横林深。龙溪既萦带,珠峰亦前临。
先公植嘉树,苍蔚敷重阴。神灵蕴从昔,天造开方今。
太傅卧东山,雄构结丛森。宝书数千卷,缥囊叠璆琳。
探玄阅道论,坠绪穷幽寻。管乐莽荆棘,伊傅漫为霖。
害马苦捶策,朱弦间希音。旷然华胥游,独契黄虞心。
杲日鉴缇幕,清风荡絺襟。烟光泽幽卉,气序喧鸣禽。
倾杯稍醺洽,览物自讴吟。不复知有我,此乐当谁任。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