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盛徵君

明代胡应麟

不学文园赋倦游,高风遥夜揽貂裘。枥傍骥尚思千里,厨下鲭长合五侯。

桂树丛生淮海岸,桃花深发武陵丘。郁金何日延州道,玉盌相携醉莫愁。

胡应麟

(1551—1602)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388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柳

清代陈忠平

乱絮不胜绾,纷披长短亭。千条风瑟缩,几点雨零星。

曲岸喷霜笛,苍波泛梗萍。剧怜烟月梦,都付去年青。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读项羽传

金朝李俊民

鸿沟时暂割山河,楚国山河一半多。欲去故乡誇富贵,不知沛有大风歌。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北吴歌 其七

明代范景文

元宵踏月月如银,士子焚香拜圣人。道遇女郎走百病,南关灯火一时新。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宿华首阁

明代释今沼

石路回斜树影重,月临高阁罢昏钟。山衔古寺秋初半,叶满虚廊露正浓。

南岭宿云笼翠草,东溪瀑水映疏松。睡醒却悟身何处,四百峰中此一峰。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黄鹤楼次韵

明代陈洪谟

几年不到层楼上,此日重修喜落成。细雨城中车马迹,夕阳江上棹歌声。

晴川芳草诗应好,玉笛梅花兴独清。一目乾坤万馀里,开筵宁厌酒重行。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韵酬陆伯生见赠

明代欧大任

爱君诗句起沉冥,结托烟霞伴酒星。三载归心悬海岳,几人揖客重朝廷。

握从汉署兰空碧,游似山阳竹更青。名士一时推入洛,陆家才自出华亭。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闻岱峰将至以诗迎之用东坡喜刘景文至韵

清代钱泰吉

十年晨夕相招呼,五年相望天一隅。离情欲写不可写,往往匝月一字无。

君诗数寄未属和,闻敌而退惭非夫。不虞君将涉我地,旗帜欲竖无人扶。

急修壁垒待强敌,挑战岂敢捋虎须。去年病中君访我,观潮后时自笑迂。

吾侪谋事百未遂,敢云磨蝎如韩苏。惟余狂熊老不改,嫫母自诧倾城妹。

当时同好各星散,握手犹得君与吾。与君准备十日饮,我梦已落鸳鸯湖。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杭州琼花歌

清代俞樾

琼花谓即聚八仙,斯言未定然不然。譬如满山红踯躅,谓即鹤林之杜鹃。

将以此说为是欤,西施乃只直一钱。将以此说为非欤,邢尹原不分媸妍。

或谓聚八仙有子,琼花无子异在此。恐亦如麻有雄雌,雌者为苴雄者枲。

苴则有子枲则无,是亦阴阳之定理。又况物类不可知,区者萌者多参差。

八月桂花无一子,四季桂花子满枝。芭蕉之子亦罕见,闽广甘蕉子离离。

寻常谷树皆有子,独于斑谷则无之。如以子有无为辨,世间凡卉皆堪疑。

又谓其叶有分别,琼花之叶光而洁。聚八仙叶微有毛,此其所论殊琐屑。

虎蓟猫蓟等蓟耳,一皱一光竟何说。亦犹山林之民毛,地土使然非有劣。

乃今得见琼花图,绘之者傅序者卢。国朝周熙又重绘,两图传刻无模糊。

要皆九朵非八朵,竟与聚八仙悬殊。八朵九朵既有别,难云一样如云茶。

将毋琼花实仙种,自元以后见者无。陈源弄巧已堪叹,如以鹤颈来续凫。

自命程婴唐道士,恐其所存非赵孤。作伪更有金丙瑞,竟以赝鼎充昆吾。

琼花之论自此定,谁言莫辨雌雄乌。花下徘徊忽自笑,按图索骥亦未肖。

天下之物恶能齐,齐物庄周见未到。自六十茎至百茎,不妨同受灵蓍号。

自十五萼至八萼,不妨并入建兰考。栀子之花固六出,而八出者亦自妙。

桂树之花同四出,而五出者亦不少。即如雪花本六出,剪水仙人同斗巧。

至于春雪则五出,玉戏天公又改造。虽云八朵九朵殊,难定上中下中表。

虚烦讨论杨铁崖,徒费咨嗟于少保。宋郑兴裔辨琼花,一异三异苦探讨。

独于八九置不言,于意云何人莫晓。老夫欲为花解嘲,前人成见毋相胶。

洛以流坤吐地符,河以通乾出天苞。洛出九畴河八卦,八数九数分其曹。

要在乾坤之精蕴,能得其一皆足豪。古之琼花九畴数,今之琼花八卦爻。

奇偶阴阳天所定,雌雄牝牡物莫逃。雌者有子雄无子,无分裸羽鳞介毛。

一奇一偶数既判,有子无子理亦昭。乾坤苞符于此泄,岂一道士权能操。

我读尔雅虽未熟,虫鱼草木粗纪录。唐蒙均号女萝类,椵榇同称木槿属。

如必屑屑与分晰,安得老圃为我告。何者鹿葱何者萱,孰为苦意孰为菊。

芙蓉菡萏今同名,牡丹芍药古一族。古今时异物亦异,未可故见拘碌碌。

空山独坐荒榛荆,忽然满眼皆瑶琼。九老未能共谈笑,八公犹幸同年庚。

中郎虎贲既近似,玉环飞燕毋相轻。扬州琼花不可见,见此敢谓非琼英。

走笔为作琼花咏,佳话应遍杭州城。

胡应麟

(1551—1602)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