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民(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自号鹤鸣老人,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 ,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867篇诗文
游子一去家,十年愁不见。愁如汾水东,不到吴江岸。
异地各荣衰,何繇共言宴。忽睹子纲书,欣然一称善。
知交尽四海,岂必无英彦。贵此金石情,出处同一贯。
太行冰雪积,沙塞飞蓬转。何能久不老,坐看人间换。
惟有方寸心,不与玄鬒变。
商飙日云厉,灏气转江汜。如何逗微寒,犹自蕴残暑。
物候乖其常,天运靡可恃。有客来何方,翩翩集于此。
得无神已交,自谓肩可比。男儿重肝胆,岂复惮千里。
不结堂上袜,不进圯下履。欲寻霞外踪,愿结丘中轨。
相期拾白石,共煮榕溪水。对彼东篱花,坐此嘉树底。
穷途交已绝,嗟我惟与尔。先圣有微言,固穷乃君子。
寒暑委天运,勿复问行止。片语已千秋,相与穷底里。
肯令山水音,再入世人耳。
李俊民(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自号鹤鸣老人,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 ,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