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蚕

金朝元好问

室人筐中无寸缕,一箔秋蚕课诸女。朝来饲却上马桑,隔簇仍闻竹间雨。

阿容阿璋墨满面,画彻灰城前致语。上无苍蝇下无鼠,作茧直须如瓮许。

东家追胥守机杼,有桑有税吾犹汝。官家却少一絇丝,未到打门先自举。

元好问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91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绝句二首·其二

唐代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唐代韩愈

  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向上书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恐惧不敢逃遁,不知所为,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以求毕其说,而请命于左右。

  愈闻之:蹈水火者之求免于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呼而望之也。将有介于其侧者,虽其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彼介于其侧者,闻其声而见其事,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往而全之也。虽有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狂奔尽气,濡手足,焦毛发,救之而不辞也。若是者何哉?其势诚急而其情诚可悲也。

  愈之强学力行有年矣。愚不惟道之险夷,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阁下其亦闻而见之矣,其将往而全之欤?抑将安而不救欤?有来言于阁下者曰:“有观溺于水而爇于火者,有可救之道,而终莫之救也。”阁下且以为仁人乎哉?不然,若愈者,亦君子之所宜动心者也。

  或谓愈:“子言则然矣,宰相则知子矣,如时不可何?”愈窃谓之不知言者。诚其材能不足当吾贤相之举耳;若所谓时者,固在上位者之为耳,非天之所为也。前五六年时,宰相荐闻,尚有自布衣蒙抽擢者,与今岂异时哉?且今节度、观察使及防御营田诸小使等,尚得自举判官,无间于已仕未仕者;况在宰相,吾君所尊敬者,而曰不可乎?古之进人者,或取于盗,或举于管库。今布衣虽贱,犹足以方乎此。情隘辞蹙,不知所裁,亦惟少垂怜焉。

  愈再拜。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赠棋者)

宋代韩玉

梅花照雪。浑似人清绝。香叠绀螺双背结。曾侍霓旌绛节。
如今却向尘寰。棋中寄个清闲。纵使阿郎多病,也须偷画春山。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黄生九斗携所业千里过访于其别也赠以绝句六章 其一

明代胡应麟

万仞潮头溅客衣,布帆无恙雪中飞。推篷面面青山色,已到严陵白石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孤凤行

明代陈昌

丹山两鸣凤,五彩好羽仪。朝饮玉池冰,暮栖琼树枝。

一飞九千仞,鸣声何喈喈。自从故雌毙,其雄错莫无光辉。

天寒岁晚竹花死,凤兮凤兮将安归。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为刘恒甫年兄悼亡

明代邓云霄

客子悲秋已惘然,那堪更著悼亡篇。独怜窃药人犹在,颇恨鸿都术未传。

归梦夜悬巫峡雨,孤鸿声断太湖天。素琴已悟无弦意,慢取鸾胶与续弦。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夜宿陈元孝独漉堂读其先大司马遗集感赋

清代梁佩兰

至今亡国泪,洒作粤江流。黑夜时闻哭,悲风不待秋。

海填精卫恨,天坠杞人忧。一片厓山月,空来照白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竹枝歌十首 其十

元代周巽

江流锦水百花香,落日微吟近草堂。少陵心苦愁难著,望帝魂消思不忘。

元好问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