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黄翰林 其二

明代祝允明

江山司马笔,民物杜陵吟。他年黄阁里,便是此时心。

祝允明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71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结客少年场

明代王邦畿

白鼻赤华酉,朱膺饰玉钩。结客少年场,驰骋轻九州。

手持古匕首,笑指秦王头。胸中无难事,辄许人报仇。

感激匪受恩,所志耻封侯。相逢都市间,脱赠千金裘。

忼慨不使酒,清醒雄双眸。厌弃易水歌,悲酸非壮犹。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意

明代石宝

云疏月吐华,叶老林张绣。凄清意独苦,萧爽气初透。

白鹤飞又还,青鸾报何后。卧听银浦涛,人与秋山瘦。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斋纪恩诗 其一

清代王世芳

建子星回斗转寅,居然一百十年春。灌花拭竹间中课,问水寻山物外身。

《击壤》但知歌帝力,炷香惟有感苍旻。桑榆筋骨还彊健,历数前因话劫尘。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挽华湘卿明经兼慰其尊人子才同年

清代张洵佳

玉楼高耸有人开,长吉而还第二回。短命竟符颜氏数,少年争惜贾生才。

传家孝友天能鉴,经世文章劫不灰。求我童蒙犹待养,知君魂魄要常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退居十咏 其九 负郭田

宋代赵抃

累岁辞荣得帝俞,老来天幸更谁如。腰间已解黄金印,归有田耕二顷馀。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再用前韵谢潘寿卿见和二首

宋代王之道

新诗清绝俗,想见胸中丘。
飞泉落高峰,风声助飕颸。
又如清庙中,何图见天球。
不惟竦观瞻,玩之可忘忧。
是行何处来,楚尾连吴头。
一杯聊效芹,大似胜茶瓯。
赓我喜雪草,词情和且柔。
久旱民苦饥,重怜来与麰。
勃焉来争春,富哉麰向秋。
吾君德无边,今与和气游。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生查子·落梅庭榭香

宋代晏几道

落梅庭榭香,芳草池塘绿。春恨最关情,日过阑干曲。
几时花里闲,看得花枝足。醉后莫思家,借取师师宿。
春天 写景 思乡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西峰道士七首 其七

元代刘永之

石室虚明隔紫烟,灵文中閟白瑶镌。丹书隐字谁能识,岁月应题建武年。

祝允明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