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红藕花香到槛频

五代李珣

红藕花香到槛频,可堪闲忆似花人,旧欢如梦绝音尘。
翠叠画屏山隐隐,冷铺文簟水潾潾,断魂何处一蝉新?
写景 抒情 爱情 思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阵阵爽风吹过亭栏,频频飘来红莲的香馨,叫我如何忍受悠悠的思念,我又想起那如花的佳人。旧日的欢情好似一场梦幻,此时的她早已杳无音信。
画屏上那重峦叠翠的山景,在我眼中模糊成团团绿云,清冷的竹席上,水一样的花纹漂动着宛如波光磷磷。不知何处骤响一阵蝉鸣,可是要召回我飘断的思魂?

注释
红藕:红莲的别称。槛(jiàn):栏杆,这里指亭栏。
似花人:与荷花一样艳丽的美人。
绝音尘:断绝了音信。
“翠叠”句:画屏上翠山重叠,隐约可见。
“冷铺”句:铺上冰凉的簟席,簟纹如水波潾潾。

赏析

  李珣的这首词是写男子对女子的想念,写得清奇流丽,与花间词秾艳香软的基本风格很有些不同。从横向看,倒是与南唐词风颇为接近。

  李珣的这首词,与他的另一首《浣溪沙·访旧伤离欲断魂》取的是同题材,不过时间稍有先后。从两词所用韵脚来看,五韵中有三韵相重,估计写作日期也不会相距太远。从内容来看,另一首写的是春天,寻“旧欢”不着,颇觉意外,所以情绪起伏较大。而这一首则写夏秋之际,已是痛定思痛,因此意蕴也就较前首更为婉约深沉。

  此词上片首句用的是传统的比兴手法。荷花发出阵阵幽香,不时地飘进廊槛上来。第二句即点出主题,由花香引发愁思,在百无聊赖中实在不堪回忆所爱之人。由于上句已经写明荷花,就使下句的“

  

李珣

  李珣(855?-930?),五代词人。字德润,其祖先为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台)。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少有时名,所吟诗句,往往动人。妹舜弦为王衍昭仪,他尝以秀才预宾贡。又通医理,兼卖香药,可见他还不脱波斯人本色。蜀亡,遂亦不仕他姓。珣著有琼瑶集,已佚,今存词五十四首,(见《唐五代词》)多感慨之音。)► 3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乡里为李严谚

魏晋佚名

难可狎。李鳞甲。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游玉华洞

宋代李弥逊

步出山门日已西,昏鸦寒并隔巢枝。
更寻陈迹穿阴洞,藓壁关真屈径奇。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万岁山广寒殿

元代邓文原

雪残春意满仙台,碧树青葱翠作堆。三岛灵山浮海至,九天丹阙倚云开。

仗穿玉兔轮中出,辇跨金鳌背上来。欲献甘泉辟雍赋,白头零落愧非才。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九日同王慎斋馆丈游泛

明代王弘诲

客里重阳至,尊前旧侣同。回波侵岸柳,晚照映江枫。

荡桨随鸥鹭,飞帆接雁鸿。十年一把臂,竟日两回瞳。

离合论心外,浮沉笑口中。何人堪倒屣,而我自书空。

流水知音在,阳春和句工。风云思宦达,辙迹叹途穷。

老惜悲秋态,怀深报国衷。壮心徒耿耿,短发已蒙蒙。

绿蚁澄秋色,黄花艳晚丛。巾疑元亮日,帽想孟嘉风。

去矣怜王粲,行边别孔融。礼甘衰力就,情喜故交通。

兰泽过渔父,萸囊繫汉童。骚人怜蓟北,游子指江东。

湖海凭看剑,乾坤任转蓬。豪吟矜杜甫,洒泪陋齐公。

雾晓筵初接,宵长曲未终。何能穷别绪,且自息微躬。

后会知仍健,当筵气正雄。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邓林芳意八首为邓侍御 其三 三晋望云

明代林光

骢停太行上,心绕独鹿下。遥遥见飞云,徘徊泪沾洒。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百字令 中秋

清代熊琏

飞来宝镜,正光华、散满瑶台玉阙。谁向风前歌水调,应把洞箫吹彻。

天上佳期,姮娥今夜,别样新妆抹。风披露洗,寻常无此皎洁。

可堪多病多愁,凋残两鬓,心事寒于铁。十载凄惶无限恨,误了年年圆月。

月自长情,人偏薄幸,直恁经磨灭。一尊清酒,几回和泪同咽。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回都志喜二首 其一

清代何栻

扶病长征药少功,支离容易到辽东。眼光不觉漫天黑,心血无端噀地红。

从此胸中无宿物,几将身后累诸公。凤城已分飞难返,今日生还与梦同。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周子通助教同张元祯倡和诗卷子

元代成廷圭

懒性何堪接贵游,松江之下每科头。不能取友山中社,更欲移家海上州。

老去生涯清似水,兴来诗思淡于秋。玉堂杰作难为和,白首狂吟秪自愁。

李珣

  李珣(855?-930?),五代词人。字德润,其祖先为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台)。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少有时名,所吟诗句,往往动人。妹舜弦为王衍昭仪,他尝以秀才预宾贡。又通医理,兼卖香药,可见他还不脱波斯人本色。蜀亡,遂亦不仕他姓。珣著有琼瑶集,已佚,今存词五十四首,(见《唐五代词》)多感慨之音。)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