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五代时人,字平珪,高阳(今属河北人),一作南阳(今属河南)人。年十四,登进士第。已而入蜀,从王建,官翰林学士承旨,进文思殿大学士,拜司徒,蜀亡,随王衍降唐。未几,复事孟氏,与欧阳烔等五人以小词为孟昶所赏。《花间集》称毛司徒,著有《前蜀纪事》《茶谱》,词存三十二首,今有王国维辑《毛司徒词》一卷。► 38篇诗文
有阳必有阴,有夜必有旦。吁嗟正与邪,相反如冰炭。
谁谓郑声淫,韶音为所乱。谁谓莠草新,嘉谷为所烂。
凤凰览德辉,鸺鹠可同观。驺虞履中野,梼杌可同绊。
物类自区别,吾人亦相判。荆舒培祸胎,群邪斯漫漶。
君实起西府,群贤乃藩翰。星辰归党籍,君子窃悲叹。
正邪不两立,天王贵雄断。
西窗日过中,饥坐生眼花。援笔课小诗,墨燥字倾斜。
须臾忽满纸,翩翩若风鸦。虽无古人法,简拙自一家。
乃知雨漏壁,未愧锥画沙。俄报豆饭熟,投笔喜莫涯。
呼童拾涧薪,试我家山茶。
唐末五代时人,字平珪,高阳(今属河北人),一作南阳(今属河南)人。年十四,登进士第。已而入蜀,从王建,官翰林学士承旨,进文思殿大学士,拜司徒,蜀亡,随王衍降唐。未几,复事孟氏,与欧阳烔等五人以小词为孟昶所赏。《花间集》称毛司徒,著有《前蜀纪事》《茶谱》,词存三十二首,今有王国维辑《毛司徒词》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