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子念移居四首 其三

明代张元凯

长日罢樵苏,青林听鹧鸪。无诗不似舅,有论即潜夫。

岸帻流云度,闭门芳草敷。敢劳迁幸舍,肯浪哭穷途。

张元凯

苏州吴县人,字左虞。少习《毛诗》。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督运漕粮北上,有功不得叙,自免归。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谈天下事,慷慨风发。工诗,有《伐檀斋集》。► 90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五首 其五

明代宋琬

且系兰舟上小坡,闲看春社杖横拖。数家白板鱼鳞屋,几道青渠燕尾波。

灯烂漫,舞婆娑。朱颜暂借酒微酡。小儿何似香山妪,爱听衰翁赤壁歌。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曲江感秋二首

唐代白居易

元和二年秋,我年三十七。长庆二年秋,我年五十一。
中间十四年,六年居谴黜。穷通与荣悴,委运随外物。
遂师庐山远,重吊湘江屈。夜听竹枝愁,秋看滟堆没。
近辞巴郡印,又秉纶闱笔。晚遇何足言,白发映朱绂。
销沉昔意气,改换旧容质。独有曲江秋,风烟如往日。
疏芜南岸草,萧飒西风树。秋到未几时,蝉声又无数。
莎平绿茸合,莲落青房露。今日临望时,往年感秋处。
池中水依旧,城上山如故。独我鬓间毛,昔黑今垂素。
荣名与壮齿,相避如朝暮。时命始欲来,年颜已先去。
当春不欢乐,临老徒惊误。故作咏怀诗,题于曲江路。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刘端礼 其三

宋代王庭圭

才如天马岂能羁,争看云霓笔下飞。龌龊不须谈细务,健毫留对冕旒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江御史兼寄林懋弘

明代杨士奇

十年冠豸侍明廷,词苑编摩况有声。不效䧹鹯驰世誉,直将冰檗重台评。

吴城霜下迎骢马,浙水秋高驻旆旌。应共三山林宪使,玉壶寒露烱双清。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梅华阁

明代顾大猷

残雪映江城,春风度郊郭。
不见阁中人,梅花自开落。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侍御京山孙君既以绩最赠其二尊人矣尚以不及终侍为永思之图以志感王子歌以宽之

明代王世贞

御史台中柏,哑哑乌夜啼。返哺既以乖,风木不宁栖。

子心安可穷,物理故难齐。峨峨京山阡,上有黄金题。

丹纶标玄德,彤管写青闺。谁云二枯骨,忽若吐云霓。

我诵孝终篇,不为御史凄。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九客图歌为王镇之中丞赋

清代姚鼐

人才最盛乾隆时,磊落九客须眉奇,中丞示我使我思。

伯思少日我早识,继识鱼门与幼植。官于礼部遇沈郎,钱君吐文五色章。

我见夺目贡玉堂,是年因识周书昌。景郑两君吾未见,但听声名知国彦。

我去燕山岁月侵,江边再遇沈与任。后来但听悬归旐,一别天涯涕泪深。

惜哉诸客今零落,万里秋风馀一鹗,中丞独立淩江郭。

当年九客居京都,写摹同气为之图。图内中丞方盛壮,今日霜华凝鬓上。

况复衡门老秃翁,梦寐平生惟恻怆。接膝他乡理必离,写真佳士神恒王。

九客高才世所珍,中有直节高嶙峋,既没不朽真谏臣。

流传文笔皆千古,寥落弓裘得几人?天留一客康世屯,中丞贵矣而能贫。

野树苍山秋复春,披褐作颂容耆民。尺图千载传不泯,亦可髣髴于其人。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达观僧绍本年九十能记东坡建中靖国题诗之事且云清都道士者坡同游此寺坡题诗后道士临之而灭其迹为赋诗记此

宋代赵蕃

老僧长生元祐年,庞眉皓首高颊颧。纷然送迎过云烟,解记南归玉局仙。

清都道士同蹁跹,诗成忽俾如蜕蝉。嗟哉用心故可怜,那知海内争流传。

张元凯

苏州吴县人,字左虞。少习《毛诗》。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督运漕粮北上,有功不得叙,自免归。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谈天下事,慷慨风发。工诗,有《伐檀斋集》。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