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857篇诗文
虎踞龙蟠,争一霎、繁华消歇。问谁启、东南门户,火炎冈烈。
皖水先期归战舰,秦淮从此无风月。展吟笺、愁谱望江南,音凄切。
虚声诮,谁能雪。家国恨,难磨灭。把金樽斟满,玉壶敲缺。
斫地歌哀襟溅泪,忧天心赤腔凝血。问何人、遗世独遨游,朝仙阙。
春山无尽藏,有云自深曲。随处著茅庵,窅然寄心目。
云根函一窗,万竹深如束。日午云不归,浓阴补山绿。
净理不可举,钟声来断续。孤筇身外身,幽往迷前躅。
檐隙坐相忘,春去了无触。古佛野僧旁,茶香饭初熟。
一饱不愿馀,人生几陵谷。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