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857篇诗文
七月七日天气凉,一年一度双星翔。城中女儿斗佳节,齐洁瓜果薰衣裳。
深深祠拜何夭姣,乞向天孙赐馀巧。去年针眼线皆穿,今年穿线还多少。
争怜竞巧望天河,桥沉驾去怅如何。湖滨野人拙不避,僵卧空床掩薜萝。
汉宫不见偷桃客,青雀西飞也无迹。悔把黄金铸此身,劫灰吹尽昆池碧。
东指许都几千里,灞桥柳色悲行子。前度刘郎似梦中,秋风空记歌汾水。
一生泪尽长安道,月照茂陵松柏老。无复江山属汉家,区区况乃金盘小。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