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仪真三咏 其一

明代薛瑄

东南水陆会真州,河朔风云拱上游。潮落瓜洲远渡出,天连扬子大江流。

迎銮镇古名犹在,解剑桥荒事已休。多少繁华成俯仰,万家烟火不胜秋。

薛瑄

薛瑄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13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日登赤嵌城

明代钱琦

一自兵销日月光,牛皮尺地幻沧桑。空馀芳草埋荒堞,无数残锋卧夕阳。

歌扇舞衫春寂寂,海潮山月夜茫茫。重来不尽登临兴,何处秋风是故乡。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舟泊宜都

宋代张嵲

二年峡内厌羁束,此日江湖欣渺茫。
炯炯晴鸥明晚色,悠悠残日动波光。
远眸尽处即他境,叠嶂痕边仍旧乡。
自是望乡须泪落,不缘风树使心伤。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韵答凌海楼同年

明代庞尚鹏

茫茫天地笑萍踪,酌酒高歌意万重。十载行藏浑是梦,一官南北愧何功。

秦城秋冷无来雁,淮海云深有卧龙。欲访烟波寻范蠡,满船明月五湖东。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癸丑五十作

明代黄钥

忽忽光阴五十过,半生回首愧蹉跎。云霄万里飞鸿远,江海千寻数罟多。

贫病独嗟原宪在,穷途无奈阮公何。枌榆社酒浑忘醉,明月清风且放歌。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调歌头 其五 平远堂雨中送春

清代尤侗

山上云为雨,山下雨为烟。不分烟与云处、只听雨潺湲。

旧雨送春归去,今雨倩人留住,去住总堪怜。春入远天外,人立晚风前。

试煎茶,宜折柳,共题笺。干戈未定、药酒今夕惜流年。

为问千人石上,妙舞娇歌何处,空谷一诗筵。日暮下山去,骑马似乘船。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彦冲

宋代胡寅

诗腑五字城,酒肠九曲湾。
兴来摧高坚,觞至输潺湲。
眷此山涧曲,素缁邀畿寰。
人境俱寄陶,陋巷同乐颜。
新黍酿初熟,小槽泣微潜。
仅堪代汤茗,敢望颓玉山。
独余要眇音,超然难追攀。
所赖见宽假,悲呜三日閒。
清风又吹句,玉佩峥瑶环。
使我发深省,迷芜自除删。
得意言语外,放怀天地间,
人生贵知心,原言长往还。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投连泉州显学五十韵

宋代曹勋

某也多奇蹇,艰艰已十年。
素风惟汗简,生计只韦编。
先业虽殊轨,时流幸比肩,
固穷心尚壮,鼓勇气地无前。
念昔时方阨,居怀影自怜。
庙堂峰虿毒,宫阙犬羊膻。
胡骑南趋楚,天皇北狩燕。
六龙尘黯淡,二圣泪潺湲。
故国人何在,新君信未传。
自陈心胆大,肯避虎狼先。
落日幽都路,西风易水壖。
珥璫金不暗,睿札墨仍鲜。
间道逃穹帐,开缄彻御筵。
第知从圣化,宁复较腾骞。
宠锡蒙天造,兵戎付路权。
危言乖上相,逻职俾南泉。
复记丹阳渡,初移御座船。
孤城逃守令,衂阵拥戈鋋。
法驾方登顿,生民岂保全。
婴城因率尔,拔剑意茫然。
军旅增提振,囷储不弃捐。
诏封沾录用,师气亦周旋。
部邻终如旧,奔驰信有缘。
萱庭方舞彩,绋序忽终天。
遽见炎凉变,悲随节物迁。
故园愁绪外,归橐泪良边。
朋旧仍稀阔,饥寒念接连。
岂惟裘已敝,政坐履长穿。
尘土千山道,风涛万仞渊。
舆台俱偃蹇,鞍马亦迍邅。
兹幸提封肃,方依刺史贤。
宣恩持阃寄,持橐下班联。
日暖黄龙北,风迟紫帽巅。
五兵咸内戢,千雉即中坚。
庑屋除余壤,榕阴上故烟。
既能防勇斗,谁敢阙缗钱。
黠吏俱冥迹,虚词讵得专。
御流先治栰,发伪不轻蠲。
燕寝铃无响,虚庭草有芊。
尽欣新政下,一洗宿疴痊。
皂盖聊均佚,神舟舣济川。
藩维随振举,风日遂清妍。
只恐三台近,行看一札宣。
第功宜玉带,归照称金莲。
径入云台仗,宜陈述职篇。
泉人心恋恋,闽部思绵绵。
内顾委兹缘病,趋承失备员。
但能怀惠养,愧不预橐鞬。
恐后瞻依便,先伸梗概虔。
秉钧今有待,拱手听陶甄。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中秋夜南楼寄友人

唐代李群玉

海月出银浪,湖光射高楼。朗吟无渌酒,贱价买清秋。
气冷鱼龙寂,轮高星汉幽。他乡此夜客,对景饯多愁。
薛瑄

薛瑄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