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岁乙丑,秋月已踰仲。重阳后第四,夜半天宇空。
月落斗指寅,谯笛将四弄。老我贪睡汉,布被寒独拥。
忽然床席振,彳亍惊我梦。起坐急披衣,身仆心愈恐。
铿然堕屋瓦,戛尔摇柱栋。灯底翻膏油,壁下倒齑瓮。
老妻呼难言,稚子亦号恸。始惑稍方悟,乃知是地动。
传闻心胆寒,目击毛骨悚。夫惟地静物,奚乃健而踊。
或云气纾缩,阴结浊且重。或云鳌背负,是否鳞甲耸。
知者既云寡,言者徒尔众。得非世运关,妖孽先发纵。
为语当路人,脩省勿懞慬。谆谆二苏诗,我语安足用。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转转 一作:再转)
梁园先生夷山曲,斸地开轩种脩竹。千竿森立隔尘嚣,十里苍云净炎燠。
弹琴焚香意不俗,满卷佳章咏淇澳。有时曳杖冠峨峨,披拂幽丛逸兴多。
樽罍每置清阴里,日待嵇阮来经过。高挂幽轩一凭几,绕屋娟娟翠如洗。
莫遣家僮扫落花,恐损庭前青凤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