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冉琇
游目遄台上,烟色秋暧曃。当时驻文舆,君臣良宴会。
歌钟正喧喧,华缨接飞盖。行乐遽未央,已见颜色改。
爽鸠焉可知,齐景尚何在。世运如日月,朝夕还相代。
冉琇
(?—1262)金元间琅琊人,字温季。好纵横谈。为李璮客,璮欲叛蒙古,琇止之,璮不听,乃南走渡江,闻璮灭,东向痛哭自刎。► 6篇诗文
蜀路石妇
唐代:白居易
道旁一石妇,无记复无铭。传是此乡女,为妇孝且贞。
十五嫁邑人,十六夫征行。夫行二十载,妇独守孤焭。
其夫有父母,老病不安宁。其妇执妇道,一一如礼经。
晨昏问起居,恭顺发心诚。药饵自调节,膳羞必甘馨。
夫行竟不归,妇德转光明。后人高其节,刻石像妇形。
俨然整衣巾,若立在闺庭。似见舅姑礼,如闻环佩声。
至今为妇者,见此孝心生。不比山头石,空有望夫名。
酬王十八见寄
再和林宝文三绝
宋代:王炎
感怀六首 其一
明代:曹于汴
夜光纷沧海,网罟亦良难。夜光无择照,海底如人间。
人间自多夜,夜乃光之求。含光数问夜,抑足用为羞。
太公无耋寿,渭滨一老渔。披裘翁为谁,怅然叹区区。
失题
明代:释今沼
我有异乡客,辞家度山川。山川修且阔,一别己经年。
愁思不能寐,复忆时岁迁。秋风吹飞叶,明月已下弦。
披衣出郭门,不知陌与阡。何以慰我怀,短诗不盈篇。
青青之子衿,悠悠伤我心。
草阁
清代:申颋
草阁著书罢,长林秋色闲。尘喧不到处,庭户若空山。
片雨随风过,残云带鸟还。萧然无所事,双手纳怀闲。
团扇歌
唐代:王质
鸾背如花女,出自咸阳宫。不愁无主爱,惟怕见秋风。
徐室女新华哀诗
清代:郑孝胥
女子幼入学,稍长绝可喜。所患在务外,相率风斯靡。
沪滨盛学校,吾见亦众矣。家家掌中珠,化作蛇与虺。
异哉徐室女,天性秉孝悌。其兄远游学,阖室奉祖妣。
能承大母欢,以女兼孙子。恋亲且好学,不嫁尝自矢。
文字渐有名,浩瀚若秋水。徐君出示我,涕下不可止。
女亡二十一,短折定何理?盈盈玉雪枝,忽作尘土委。
人言才妨命,悔痛实无比。所馀仅翰墨,魂魄必依此。
谁能哀以辞,吾女将不死。我闻心骨悲,弥明亦长已。
彭殇那足较,飘忽同逝晷。妄歆人间福,欲纂厌世史。
此哀何时忘,泪面不必洗。
(?—1262)金元间琅琊人,字温季。好纵横谈。为李璮客,璮欲叛蒙古,琇止之,璮不听,乃南走渡江,闻璮灭,东向痛哭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