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折桂令·荆溪即事

元代乔吉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乌鼠当衙。白水黄沙,倚遍栏干,数尽啼鸦。
同情 农民 揭露 社会 愤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问荆溪岸边的人家,你们是什么人家,怎么不种植梅花呢?他们用老树支撑着大门,荒芜的蒲草长满了水岸。他们用细瘦的竹棍圈出篱笆。小庙的神明不灵验,狐狸在瓦上跳腾;当官的不管事,让乌鸦和老鼠满衙门跑。溪水白茫茫的,岸上满是黄沙。我倚遍一处处栏杆,一只只数尽了那乱叫的乌鸦。

注释
折桂令:曲牌名,又名《蟾宫曲》、《天香引》。
荆溪:水名,在江苏省宜兴县,因靠近荆南山而得名。
为甚人家:是什么样的人家。
老树支门:用枯树支撑门,化用陆游诗:“空房终夜无灯下,断木支门睡到明。”
圈笆:圈起的

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当时南方农村贫穷景况的小令。荆溪是江苏南部流经宜兴通往太湖的一条河,“即事”是作者途经荆溪即目所见有感而作。荆溪自古便有种梅花的习俗,作者慕名而来,却连梅花的影子都没看到,用失望的心情写下这首曲子。   

参考资料:

1、 方青羽.元曲三百首彩图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178
2、 师满元.古诗词鉴赏300首.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256

赏析

  前六句作者询问溪上人家为何不种梅花以及眼前荒凉景象。曲一开始,作者不直写荒凉景象。却巧设问句,问荆溪溪上人家为何不种梅花。梅花盛开于冬日,故知作者至荆溪边乃在寒冬时节。更重要的是,梅花花枝俏丽,笑傲霜雪,是美好的化身,是品格高洁的象征。作者在《水仙子·寻梅》中曾抒写过他对梅花的酷爱。因此,这一问,既表现了作者的情感,也说明他对现实的不满。表面上看,作者的责问仿佛是针对荆溪溪上人家的,其实不然。那言外之意仿佛是荆溪溪上的人家在说:不是我们不种,而是顾不上,请看我们是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中。就这样,它很自然地起到了为下面写荒凉景象的引导作用。这样的起始非常别致而富于启发。接着,作者便描写了荆溪溪上人家及其周围的环境。“老树支门

  
乔吉

乔吉

乔吉(约1280~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 [1]  太原(今属山西)人,元代杂剧家,他一生怀才不遇,倾其精力创作散曲、杂剧。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及任讷《散曲丛刊》本《梦符散曲》。► 7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秀华亭

唐代李白

遥望九华峰,诚然是九华。
苍颜耐风雪,奇态灿云霞。
曜日凝成锦,凌霄增壁崖。
何当余荫照,天造洞仙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雄邑署中夜坐得月

明代郭之奇

万里今宵尺五天,深更夜对不知眠。东方涌月金盆大,挹水舒华净客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岁暮有感

明代黄公辅

旅邸惊看岁序忙,凭栏何事几回肠。娱人惟有庭前酒,欺老其如鬓里霜。

六十年来曾一瞬,四千里外隔三湘。荔园何日容吾逸,绕径穿林屐齿香。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韵沈先生后游虞山初得奇境

明代祝允明

虎头只自爱吾庐,题赏应嫌此是初。大抵未容人独受,向来刚道妙无余。

屏回窈窕金蕖净,帘挂玲珑玉液虚。却笑老禅终勘事,相逢先已口嘘嘘。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暮至梁颙若田舍

明代释今沼

适我野行倦,逢君场圃中。遥开向井舍,独映临江枫。

坐久忽报穫,閒田樵渚东。星宵闭深巷,淅沥松篁风。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退朝即事 其二

明代解缙

赤栏红映夕阳齐,蹀躞天骐度不嘶。侍讲报来应锁甲,乘舆又过御桥西。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严明府归桂林

明代卢龙云

羡君壮岁即投簪,绿野堂开桂树林。松菊故缘三径在,风尘宁受二毛侵。

岩前种秫黄云满,洞里餐霞紫气深。往日甘棠休更问,年来知己遍城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黄同年京甫必昌赴广西提干二首

宋代王迈

君过羊城见菊坡,先生不出意如何。
蜀嘘淮佛人挺乱,京火郊雷天荐瘥。
石介不亲逢庆历,龟山何策救宣和。
狂生忧国头如雪,送客无悰好歌。
乔吉

乔吉

乔吉(约1280~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 [1]  太原(今属山西)人,元代杂剧家,他一生怀才不遇,倾其精力创作散曲、杂剧。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及任讷《散曲丛刊》本《梦符散曲》。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