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殿前欢·拍栏杆

元代乔吉

拍阑干。雾花吹鬓海风寒。浩歌惊得浮云散。细数青山,指蓬莱一望间。纱巾岸,鹤背骑来惯。举头长啸,直上天坛。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拍着栏杆,强劲而湿润的海风带着如雾的水气迎面扑来,吹得鬓发飘展。放声歌唱,歌声冲天,惊得浮云四散。细细查数重重青山,蓬莱仙境在一指相望间。带着纱巾像古人王乔那般遨游云空,抬头仰天长啸,直上那高高天坛。

注释
殿前欢: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小妇孩儿”、“凤将雏”、“凤引雏”、“燕引雏”。
江山第一楼:指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的多景楼,有“江山第一楼”之称。
蓬莱:是传说中海上的仙山,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纱巾岸:纱巾,即头巾。岸,此指露额。把纱巾掀起露出前额,表示态度洒脱。
鹤背骑

创作背景

  这首曲子创作具体时间已不可考。乔吉一生游历过很多地方,这首《殿前欢·登江山第一楼》为其登多景楼之作,作者并不着意此楼的描写,而是借登临之举一展自己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1、 赵义山.元曲鉴赏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2:500

赏析

  这首曲开头三句写出一种旷远的境界,进入全曲主题。“拍阑干。雾花吹鬓海风寒。”作者站在多景楼上手扶着阑干,顿时诗兴大发。这两句直接切人了“登楼咏叹”的主题,且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气势十分恢弘,开篇立意不凡,故明代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评价乔吉称:“乔梦符之词,如神鳌鼓浪,若天号跨神鳌,噗沫于大洋,波涛汹涌,截断众流之势。”其言不谬。宋代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有言:“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乔吉此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论语·述而》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中国古代的诗文之中,“浮云”多指那些功名利禄、不足挂心的俗事。乔吉性格骄傲不逊,不肯入俗流,“浩歌惊得浮云散”便充分展现了其

  
乔吉

乔吉

乔吉(约1280~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 [1]  太原(今属山西)人,元代杂剧家,他一生怀才不遇,倾其精力创作散曲、杂剧。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及任讷《散曲丛刊》本《梦符散曲》。► 7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百姓为萧正德父子谣

隋代佚名

宁逢五虎入市。不欲见临贺父子。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东坡引

宋代赵长卿

茅斋无客至。冰砚冻寒泚。南枝喜入新诗里。恼人频嚼蕊。
因思去腊江头醉。倚动客兴伤春意。经年自叹人如寄。光阴如捻指。光阴如捻指。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磻翁龙尾砚

宋代沈辽

龙尾山盘八十里,龙尾有潭下无底。秋月亭亭潭气黑,其中有石色如墨。

山川秀气散不为,风云顽不为砂砾。融结至宝有物主,水上经营无处所,经年始获不敢贾。

我昔游江南,有客遗我誇龙子。吾知龙能变化,是或不可制。

追琢为巨砚,大笔挥离骚。中圆体天形,外方作地象。

精光熠熠角生浪,熟视乃有绀罗文。莹润无与比,玩爱何可论。

我今樗散无所事,特赠华阳鸿笔丽藻人。吾闻蜀都多学士,寘诸文府为战具。

君如穷经遂绝笔,请典大轴传后嗣。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墨雀

元代刘崧

乍逐微风度柳槐,又随斜日噪楼台。晴沙如雪江村路,何处飞来啄雨苔。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石门驿

元代张翥

投老复行役,江湖秋兴悲。舣舟黄落处,欹枕黑甜时。

燕闰归何晚,鸥晴浴故迟。不妨无事饮,聊遣有情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喜雨三首 其二

明代王守仁

辕门春尽犹多事,竹院空閒未得过。特放小舟乘急浪,始闻幽碧出层萝。

山田旱久兼逢雨,野老欢腾且纵歌。莫谓可塘终据险,地形原不胜人和。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答陈参知

明代卢龙云

绿杨垂荫草初芳,作伴青春去路长。飞梦已悬招隐桂,离情多赠合欢棠。

归心正喜随单骑,晚食何须及万羊。伏枥壮心销欲尽,不缘知己强为良。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罗敷歌·自怜楚客悲秋思

宋代贺铸

自怜楚客悲秋思,难写丝桐。目断书鸿。平淡江山落照中。
谁家水调声声怨,黄叶西风。罨画桥东。十二玉楼空更空。
乔吉

乔吉

乔吉(约1280~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 [1]  太原(今属山西)人,元代杂剧家,他一生怀才不遇,倾其精力创作散曲、杂剧。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及任讷《散曲丛刊》本《梦符散曲》。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