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卖花声·怀古

元代张可久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阿房宫内罗袖翻飞,歌舞升平;金谷园里玉楼拔地,再添新景;隋堤上古柳葱郁,江中龙舟显威名。往事难回首,东风又起,暮春时候一片凄清。
美人虞姬自尽在乌江岸边,战火也曾焚烧赤壁万条战船,将军班超徒然老死在玉门关。伤心秦汉的烽火,让百万生民涂炭,读书人只能一声长叹。

注释
阿房(旧读ēpáng):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征发刑徒七十余万修阿房宫及郦山陵。阿房宫仅前殿即“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史记·秦始皇本纪》)。但实际上没有全部完工。全句大意是说,当年秦

鉴赏

  这组曲子由两首小令曲组成。下面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先生对这组曲的赏析。

  令曲与传统诗词中的绝句与令词,有韵味相近者,有韵味全殊者。这两首怀古的令曲,前一首便与诗词相近,后一首则与诗词相远。

  第一首曲子开头先用三个典故。一是秦始皇在骊山建阿房宫行乐,二是西晋富豪石崇筑金谷园行乐,三是隋炀帝沿运河南巡江都游乐。这三个典故都是穷奢极欲而不免败亡的典型。但这组仅仅典出事情的发端而不说其结局。“不堪回首”四字约略寓慨,遂结以景语:“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这是诗词中常用的以“兴”终篇的写法,同时,春意阑珊的凄清景象和前三句所写的繁华盛事形成鲜明对照,一热一冷,一兴一衰,一有一

  
张可久

张可久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225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华胥

清代陈忠平

华胥国古久承平,频坼山河梦未崩。烈士轻身真有种,鲛人善泪亦奇能。

忍看幡为斯民落,浪说官凭此运腾。一事最堪沈一恸,每将浩劫话邦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宋国瑞二首 其一

宋代郑洪

虎豹重关锡命来,麒麟高阁画图开。七书总是平时略,三策应非济世才。

玉树无花江令老,青袍似草庾郎哀。风尘满地江湖迥,都把心情付酒杯。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下第归故园

宋代薛嵎

扁舟摇荡水心村,几度烟波入梦魂。
猨鹤认名听号令,淦樵报礼叙寒温。
浮生多事景逾促,自古求人道不尊。
莫为穷途妨旷达,定应束帛贲丘园。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江上观野烧

明代李之世

黑云叆叇天模糊,火龙衔烛照幽衢。却讶蚩尤喷紫雾,翻疑鲛室弄明珠。

卓起弥天锦步障,撒开大地红氍毹。螺髻新妆初洗黛,峨眉淡晕亦施朱。

映日扶桑高万丈,红楼十二遥相向。浮来金海漾荣光,影入银河添新浪。

惊起天鸡五夜啼,银蟾半落玉绳低。江静老骊眠不稳,露寒惊鹊夜难栖。

带陇连岗同一色,此时目断思乡客。渔火疑萤望不分,空月如霜照愈白。

沙雁嘹嘹向夜鸣,舟人火里认山城。残叶原头捲欲尽,湿云洞口烧无声。

孤蓬飘荡无南北,可似游人江上迹。已将凉燠付浮烟,还悟生身同火宅。

浩劫炎炎烬亦寒,世界应同幻影观。侵晓推篷试一望,青山依旧郁巑岏。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人还九江

明代徐熥

送君西去路漫漫,二月东风拥去鞍。彭蠡惊涛云外听,匡庐飞瀑月中看。

天涯草色今犹短,驿路杨花尚未残。不用临岐倍惆怅,一尊还共醉长安。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琳湖二首 其二

明代张弼

廿年不踏琳湖路,修竹依肰旧日清。醉后错疑湖水上,东风吹落鹧鸪声。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湖上众禽尽以俗呼为题 拖白练

宋代文同

盘石坐深林,不欲人求见。隔岸谁品弦,数声拖白练。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雨后极凉

宋代陆游

金微未壮长,火老尚馀烬。可怜茅舍翁,瞑目困藉躏。

萧萧得一雨,天气颇清润。岂惟爽襟灵,亦足祛疾疢。

浮生日月驶,老死才一瞬。圣贤邈不嗣,利欲以身徇。

孰能痛澡雪,此道庶少进。闭门君但学,妙理天岂吝。

张可久

张可久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