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到京师

元代杨载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京城大都的积雪刚刚消融完,几处丛生的荠菜已经破土而出;偏门出的偏僻小巷行人稀少。
突然一声清脆的黄鹂叫声,从柳梢枝头传了下来;这是标志着春天来临的第一个声音啊!

注释
荠菜:地方上叫香荠,北方也叫白花菜、黑心菜,瑶家叫“禾杆菜”,河南、湖北等地区叫荠荠菜,四川人叫“干油菜”,是一种人们喜爱的可食用野菜。
角门:小的旁门。

参考资料:

赏析

  “诗家清早在新春。”北方的冬天,寒冷而漫长。在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的时候,突然感觉到春天来临的消息,哪怕只是一点新绿,一声鸟啼,那种惊喜之情是自不待言的。杨载的这首绝句,正是久冬逢春之时欣喜心情的表露。

  “城雪初消荠菜生”点出地点和时令。“城”这里指元代京城大都,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在中国古代封建士子们的眼里,京城往往负载着他们的政治希望,仕途的沉浮荣辱往往决定于停驻京师或是离开京师。因此这个地点的深层意蕴决不能轻易忽略。“初消”指雪刚刚消完,或许还有一些残留。但严寒再也不能笼罩大地了。不是吗?几处丛生的荠菜已经冲破开始酥松的冻土,崭露出勃勃的生机。可能它还很微弱,但在满目萧瑟的初春之际,任何一点新绿都是生

  
杨载

杨载

  杨载(1271—1323)元代中期著名诗人,与虞集、范梈、揭傒斯齐名,并称为“元诗四大家”。字仲弘,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延祐二年进士,授承务郎,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杨载文名颇大,文章以气为主,诗作含蓄,颇有新的意境。► 18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金缕曲 送鲍子韶入江西尚将军幕

清代龚翔麟

客许真无定。乍重逢、劳劳亭下,片帆思逞。且尽临分杯中物,小住长干烟艇。

猛记得、春深三径。朱沈风流双点笔,井桐花、嫩拂斜阳暝。

吟别曲,又秋冷。

平戎上策今谁并。看书生、援袍草檄,笑谈俄顷。潭影閒云西山暮,不浅登楼清兴。

更远渡、章江如镜。懊恼泽家南禽语,想听残、瘴雨船窗凭。

盼消息,早梅赠。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陈寂丈韵三首 其三

清代吴灏

绿换娇红可奈何,青灯影下扑飞蛾。晚凉酒散人归后,梅子黄时雨更多。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最高楼 寿翁簿二月初十

宋代佚名

中和节过,捻指又经旬。逢盛旦,诞生申。当年昴宿呈佳瑞,今朝南极见箕星。

寿而昌,年未老,绿袍新。宝鸭沉烟堂上袅,珠翠捧、椒觞满斟。

来庆贺,尽佳宾。彩戏斑斓多桂子,更看兰玉列阶庭。

桓庄椿,祝遐算,八千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鼎池

宋代刘攽

仙去遗金鼎,年深认劫灰。怀人何限意,时向鼎池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登清水岩

明代佘翔

鹫岭开云际,扶藜登眺初。不知身历险,只觉气凌虚。

楼观空中尽,松萝象外疏。陶然参绣佛,何物是真如。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忆王伯洪

明代梁兰

客舍凄凉忆故人,王郎于我最相亲。论交有道怀今日,分手无言惜去春。

芳草斜阳江路远,浮萍流水岁华新。也知闾里轻贫贱,狐貉由来岂足珍。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沁园春·答钱子彰将去云阳留别

清代杨葆光

乌来江郎,白露徘徊,别绪自伤。有王孙吟苦,舟轻返越,枚乘墨妙,笔倦游梁。

客里相怜,一年萍迹,几度花前飞羽觞。君行后,只团圞明月,犹照云阳。

枌乡。合住诗狂。更有美湖山占上邦。数调羹妙手,评量梅白,夺标长枝,点缀槐黄。

驰骋名场,纵横学海,鸣凤翩然在此方。携尊过,葺名臣别墅,莫任烟荒。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韵陈可复见赠

宋代周孚

二年穷谷斸黄精,两见骚人赋落英。万事吾今负初愿,百年君亦厌虚名。

花开花落春还夏,窗暗窗明雨又晴。莫读离骚但饮酒,从来前辈戒秋声。

杨载

杨载

  杨载(1271—1323)元代中期著名诗人,与虞集、范梈、揭傒斯齐名,并称为“元诗四大家”。字仲弘,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延祐二年进士,授承务郎,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杨载文名颇大,文章以气为主,诗作含蓄,颇有新的意境。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