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子野(469—530),字几原,祖籍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寓居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南朝齐梁间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太中大夫裴松之曾孙。官至鸿胪卿。因曾祖裴松之于宋时任吴兴郡故鄣令而留寓,故宅在今安吉县境内。在朝廷任官十余年,默然静守,安贫乐道,仅起茅屋数间,妻儿常苦饥寒。晚年笃信佛教。著作甚丰,有抄合后汉事40卷、《众僧传》20卷、《方国伎图》1卷、文集20卷等。► 3篇诗文
驱车靡晨夕,川原不我与。行行度赣关,计旬已盈五。
缅昔发珠江,闻者相枝拄。夫子未心许,乃亦不色拒。
跃冶固所矜,譬之狂狷侣。道路阻且长,江皋日延伫。
珍重书中理,进退慎所处。匪为一身谋,而以观干蛊。
古人有大略,九九尚可举。言有重百朋,亦有轻一羽。
孤怀惟自靖,遑知吐与茹。传闻多异辞,沉忧切中腑。
勉旃卜此行,岂必吟梁父。
裴子野(469—530),字几原,祖籍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寓居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南朝齐梁间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太中大夫裴松之曾孙。官至鸿胪卿。因曾祖裴松之于宋时任吴兴郡故鄣令而留寓,故宅在今安吉县境内。在朝廷任官十余年,默然静守,安贫乐道,仅起茅屋数间,妻儿常苦饥寒。晚年笃信佛教。著作甚丰,有抄合后汉事40卷、《众僧传》20卷、《方国伎图》1卷、文集20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