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阳春曲·笔头风月时时过

元代姚燧

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有人问我事如何,人海阔,无日不风波。
感慨 现实 社会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吟风咏月的笔墨生涯匆匆流过,眼底下儿孙小辈日渐增多。有人问我人事如何。人海无边的辽阔,没有一天没有风波。

注释
风月:笔下描绘的清风明月。
儿曹:小儿辈,指晚辈的青年。
人海阔:指人事纷纭复杂。
风波:喻人事的复杂和仕途的艰险。

参考资料:

1、 刘兴汉,吕树坤编著.中华历代诗词精品译析 元曲三百篇译析: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7年02月:97

创作背景

  这首散曲具体的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姚燧一生有着历居显要、高官厚禄的生活经历。但宦海沉浮,他也体验过仕途风波的变幻莫测。诗人面对元代社会上层内部倾轧的现实,慨叹之中创作此篇。   

参考资料:

1、 陈思思,于湘婉编著.元曲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148

赏析

  “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随着笔下的风花雪月一年一年地消逝,跟前的儿女子孙也一个一个多了起来。时光荏苒,转眼间诗人已到暮年,儿孙满堂。这两句是明显的对句,无论从词性、句子的结构,还是平仄搭配上看都对仗工整,而且构思巧妙,前句从多说到少,后句从少说到多。

  前面两句以平常的口吻、简单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宁静、恬淡的生活景象,实际上是为后面的“无日不风波”做铺垫。平静的背后潜藏着跌宕起伏的“风波”,这种情绪上的反差,正是作者别出心裁的设计。

  “有人问我事如何”一句以设问引起转折,问的是仕途的命运,家事的前途,从上面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转为对广阔人生的思考。最后两句“人海阔,无日不风波”是

  
姚燧

姚燧

姚燧(1238年~1313年),字端甫,号牧庵,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元朝文学家。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辑有《牧庵集》。

► 8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禅颂三首 其一

宋代王彧

昧已全抛大事忧,为渠刚揽等閒愁。桑榆晚景无多子,针芥人身岂易投。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早过梨岭,喜雪书情呈崔判官

唐代张起

度岭逢朝雪,行看马迹深。轻标南国瑞,寒慰北人心。
皎洁停丹嶂,飘飖映绿林。共君歌乐土,无作白头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崔公

唐代张说

我闻西汉日,四老南山幽。长歌紫芝秀,高卧白云浮。
朝野光尘绝,榛芜年貌秋。一朝驱驷马,连辔入龙楼。
昔遁高皇去,今从太子游。行藏惟圣节,福祸在人谋。
卒能匡惠帝,岂不赖留侯。事随年代远,名与图籍留。
平生钦淳德,慷慨景前修。蚌蛤伺阴兔,蛟龙望斗牛。
无嗟异飞伏,同气幸相求。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山人劝酒

唐代李白

苍苍云松,落落绮皓。
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
秀眉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好。
称是秦时避世人,劝酒相欢不知老。
各守麋鹿志,耻随龙虎争。
欻起佐太子,汉王乃复惊。
顾谓戚夫人,彼翁羽翼成。
归来商山下,泛若云无情。
举觞酹巢由,洗耳何独清。
浩歌望嵩岳,意气还相倾。
乐府 仕途 感伤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仙吕】一半儿_寄情二首寄

元代张可久

寄情二首

寄情虚把彩笺缄,排砌偷将底句搀,隔帘怪他娇眼馋。话儿口斩,一半儿佯羞一半儿敢。

臂销问把玉纤掐,髻袒慵拈金凤插,粉淡偷临青镜搽。劣冤家。一半儿真情一半儿假。

落花

酒边红树啐珊瑚,楼下名姬坠绿珠,枝上翠阴啼鹧鸪。谩嗟吁,一半儿因风一半儿雨。

酒醒

罗衣香渗酒初阑,锦帐烟消月又残,翠被梦回人正寒。唤蛮蛮,一半儿依随一半儿懒。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游九华山

明代翟宗

蹊径萦纡曲似钩,九华人寂水空流。半林青照千山暝,一榻松风六月秋。

石磴步冲银汉近,洞箫声断綵云浮。登临不尽豪吟兴,遍倚西风十二楼。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水村图

元代干文传

桑梓未能志楚甸,琴书已久住吴门。悠悠江海风烟隔,知是夕阳何处村?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黄鍊师还天台

元代胡奎

吾闻天台山高四万八千丈,中有玉平之洞天。丹霞赤日照林壑,此地往往多神仙。

神仙中人不易得,黄公之孙有仙骨。放浪江湖四十年,春风落尽柳花碧。

海边楼观临蓬莱,何年飞舄从东来。丝纶五色诏遗逸,手把芙蓉朝玉台。

昔我题诗过方丈,令我临风倍惆怅。不见辽东一鹤归,步虚声落青天上。

我有一掬泪,不洒三十春。但哭市井交,何曾哭仙人。

我知仙人长不死,昼夜循环亦如此。

姚燧

姚燧

姚燧(1238年~1313年),字端甫,号牧庵,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元朝文学家。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辑有《牧庵集》。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