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奉使宣抚伞萨尔二十韵

元代黄镇成

宝历承千祀,舆图冠百王。际天开日月,率土效梯航。

累洽规模远,重华法度彰。建官周典礼,熙绩帝文章。

总总繁生聚,茫茫辟土疆。枯荄虞阻泽,蔀屋虑遗光。

宸阙忧方轸,宵衣寝未遑。畴咨人杰用,直指使华将。

旷典临轩重,渊衷布诏详。闾阎遐可迩,冠盖蔚相望。

秋气腾鹰隼,朝阳集凤凰。渡江摇岳影,压境重星芒。

蠡泽鱼龙窟,闽山水石乡。德音昭两道,威誉耸殊方。

人瘼先扶拯,官流尽激扬。煦和深雨露,推断肃冰霜。

财力东南竭,饥羌十九亡。茧丝期重惜,琴瑟徯更张。

伏谒惭褒櫑,陈诗忝泮璜。愿闻归奏日,竹帛永垂芳。

黄镇成

黄镇成(1287-1362)字元镇,号存存子、紫云山人、秋声子、学斋先生等。邵武(今福建邵武县)人,元代山水田园诗人,与黄清老(邵武故县人)被后人并称为“诗人二黄”。初屡荐不就,遍游楚汉齐鲁燕赵等地,后授江南儒学提举,未上任而卒。著有《秋声集》四卷、《尚书通考》十卷。► 29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庚申元旦

清代晓青

又是从头起,无端笑一新。盛衰何预汝,冷暖亦随人。

有面将迎壁,忘言莫问津。祇宜梅与石,同伴寂寥身。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泣瓜圃翁应叟

宋代释居简

不幸人谁免,如公孰不嗟。母怜它姓子,金润别人家。

行义穷尤著,持身死不差。寸田犹可圃,图蔓勿伤瓜。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双调】夜行船 春晓

元代朱庭玉

晓角梅花三弄曲,勾引起禁钟楼鼓。曙色将分,漏声才息,残月已沉江渚。
  【挂玉钩】迤逦莺啼共燕语,偏向闲庭户。春困佳人睡未足,好梦方惊寤。
淡脸霞,松鬟雾。欲对鸾台,再整妆梳。
  【庆宣和】十二帘钩闲控玉,尚掩流苏。嫩寒犹怯透罗襦,绣帏,未出。
  【天仙令】晨妆罢,信步向庭隅。晓日楼台,秋千院宇。那更杜鹃催,春事
归欤。怜红爱紫无限心,空自长吁。
  【离亭煞】伤春欲待留春住,留春不住随春去。凭谁寄与,问春归去归何处?
只见覆莓苔糁落花,衬榆英铺香絮,又见潋滟池塘涨绿。纵不为五更风,管多因
半夜雨。 秋夜
  秋夜谁家砧杵声?不管有人愁听。倦客伤心,披衣独步,踏遍绿苔幽径。
  【庆宣和】仙鼠翻风舞画楹,月色偏明。地龙经雨唱空庭,露华,乍冷。
  【天仙令】人初静,寂寞旅魂惊。玉宇澄澄,银河耿耿。帘幕夜寒生,月淡
风清。惊鸟绕枝栖未宁,蛩雁哀鸣。
  【离亭煞】怯单衣渐觉西风劲,想多情不念东阳病。对景动羁怀,添客恨增
归兴。近玉阑,临金井,早是离人闷哽。桂子散清香,梧桐弄碎影。 悔悟
  无限莺花慵管领,恐似沈郎多病。宋玉伤哉,安仁老矣,衰鬓怕临明镜。
  【挂玉钩】草草花花一梦惊,断了乔行径。大着多情换寡情,闹里宜寻静。
有况味,无踪影。废尽功夫,误了前程。
  【庆宣和】若是自家空藏瓶,梦撒撩丁,花姑不重女猱轻,任谁,见哽。
  【天仙令】千金废,火上弄冻凌。他尽是劳成,咱都是志诚。博得个好儿名,
那里施呈。而今纵有双秀才,谁是苏卿?
  【离亭煞】早收心拘束定疏狂性,倒大来耳根清净,头轻眼明。跳出面糊盆,
迷魂寨,玻璃井。折莫恁漫天张网罗,遍地剜坑阱,莫想他自家夜行,被你甜句
儿啜来奸,虚脾儿赚得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逃禅室卧病简诸禅侣

元代丁鹤年

高秋多病客,古寺寄黄昏。野迥常疑虎,天寒早闭门。

离愁灯下影,乡泪枕边痕。赖有诸禅侣,情亲似弟昆。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江待渡

明代蓝仁

野水苍茫夕,云山惨淡秋。暂停征路策,遥唤隔溪舟。

茆店关门早,僧钟出寺幽。衰年怀远道,禁得暮归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出陈留忆汴 其十一

明代陈仁锡

今日河南异昔时,官司倾盖有心知。更饶一段贤王意,设罍陈樽并载诗。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慈云十咏 其三

明代陶宗仪

一定千年与世忘,当时起塔谨安藏。如今试启云龛钥,爪发还应几许长。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涪州荔子园行和友人韵

宋代程公许

愁云暖日愁无边,荔枝园下客舣船。
呜呼宴安毒於鸩,燎原戒之爝火燃。
杨家妖女去复入,开元治乱翻覆间。
绿云一楼天上去,食自不旨寝不安。
长生昵语月皎皎,沉香醉梦春酣酣。
羯鼓数垢花破萼,霓裳一曲天开颜。
薰风殿开苦嫌执,骊山聊辔来游盘。
汗绡红透心渴烦,荔枝不来惨不欢。
飞尘一骑关山晓,奔腾那知血溅道。
一朝羽檄渔阳来,决策西狩殊匆草。
百年宗社弃若遗,何计奈渠春风貌。
雨铎琅珰惊昨梦,云栈崎岖回马首。
凄凉故驿疾扬鞭,岁月转眼弩落弦。
张后李父自一时,西内荒阶满苔钱。
金鉴难忘曲江相,浯颂长怜聱叟元。
涪陵荔枝不须辨故物,紫金鲈骨何幸还陵园。

黄镇成

黄镇成(1287-1362)字元镇,号存存子、紫云山人、秋声子、学斋先生等。邵武(今福建邵武县)人,元代山水田园诗人,与黄清老(邵武故县人)被后人并称为“诗人二黄”。初屡荐不就,遍游楚汉齐鲁燕赵等地,后授江南儒学提举,未上任而卒。著有《秋声集》四卷、《尚书通考》十卷。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