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朱仙驿

元代陈孚

城郭重来事已非,南薰不掩柳依依。旧时大庆苍虬础,留与田家夜捣衣。

陈孚

陈孚(1259 — 1309)元代学者。字刚中,号勿庵,浙江临海县太平乡石唐里(今白水洋镇松里)人。至元年间,上《大一统赋》,后讲学于河南上蔡书院,为山长,曾任国史院编修、礼部郎中,官至天台路总管府治中。诗文不事雕琢,纪行诗多描摹风土人情,七言古体诗最出色,著有《观光集》、《交州集》等。► 29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旧得有读书乐时一讽咏欣然会心因广之为静坐乐会友乐各四章 其五

明代顾允成

山光照槛水绕廊,芝兰馥郁交馨香。嘤嘤鸣鸟求友声,风水相遭成文章。

青春勿令离索老,人生惟有会友好。会友之乐乐何如,和风唱喁来庭除。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草堂

清代严锦

石罅新栽竹数竿,草堂六月已生寒。出帘香篆因风断,挂壁琴丝得雨宽。

偶一课儿亲笔砚,岂真厌客懒衣冠。时人未识疏慵性,误作墙东避世看。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五惜 其三 惜遇合

明代韩上桂

三惜曰:圣明在御,品物咸亨。龙兴虎啸,道与时行。

有崎岖之贱士,独壹郁以伤情。其处身也寡营,其与物也无竞。

巽让得之前闻,淡约出于至性。自言家傍南海,系溯安阳。

五云曳采,北斗垂光。倚旗峰之峍屼,引珠浦之微茫。

舞象之年,知名下邑,入洛之岁,偕计上方。梅花岭畔白如霜,杨子江头映绿杨。

维舟建业看春色,走马新丰问帝乡。闻道天朝招俊茂,棘院森沉严昼漏。

凌云杞梓并承斤,照日鹓鸾同入彀。效太平而献策,拟大宝以扬箴。

将输负曝之缊,愿溉烹鱼之鬵。燕台雄骏似云屯,蹇驽何堪重价论。

本期烧尾乘桃浪,岂知点额困龙门。辞阊阖以蓬飘,溯河淮而旅泊。

题诗瓜步之亭,作赋荆溪之阁。文酒盛以相从,宾朋欢其共谑。

弃九仞之成劳,希千秋之杰作。雕霞镂雪逞新裁,笔底琼花次第开。

似从缑岭吹笙过,又向岷江濯锦回。弹宝瑟以干齐,服章甫而适越。

虽工巧以何为,见趋舍之徒汨。玉为釜兮珠为粮,金作楫兮银作航。

欲疗饥兮不可,思远涉兮何方。豫五起而不中,管三战而皆北。

谅天运之多艰,亦人谋之近惑。日已迈兮月亦驰,虚盛际兮空含悲。

求背城兮拾烬,顾然灰兮何时。惧此生之泯没,故数过而长咨。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初五宿峡山口

明代陈谟

野烧隔江明,官船畏虎停。危樯侵石峡,高枕倚沙汀。

树杪初弦月,芦根数点萤。一埕香桂酒,自笑独为醒。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湖上杂言二十首 其三

明代宗臣

白发持竿者,江华坐晨日。垂钩勿太深,恐落蛟龙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转应曲 其三

清代朱祖谋

春水。春水。不寄盈盈閒泪。年年流尽年光。今日闻歌断肠。肠断。

肠断。道是病深愁惯。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童丱须知 父子篇

宋代史浩

太易本空空,空中有太极。太极判二仪,万物斯生植。

天地为父母,万物为子息。人居万物群,最曰具灵识。

两家各生子,匪媒其可得。合礼成夫妻,相共孕英特。

方当妊娠初,疾呕不纳食。妻既日呻吟,夫亦日忧恻。

辛勤弥十月,存亡未可测。暨及震夙时,痛楚千万亿。

稍或失调护,沦胥在顷刻。幸尔见婴儿,欢色动颜色。

乳哺更携持,几年先用力。母实钟爱怜,父亦思诲饬。

资禀尚凡庸,视之如岐嶷。骄慢不率教,巧计为藏匿。

一语或中理,誇扬其肯默。葆养觊成人,庶几供子职。

提孩知爱亲,此情何可抑。冬温而夏凊,未足酬其德。

昏定而晨省,未足酬其德。三牲滋美味,未足酬其德。

四序纫华衣,未足酬其德。竭身至老死,未足酬其德。

碎身如糜粉,未足酬其德。男仕女有行,其常在亲侧。

悠然父母心,相望长相忆。问讯与馈遗,来往当如织。

口体所供奉,无问一钱直。亲苟未沾尝,享之宁敢即。

其有不安节,归省恨不亟。毋分嫡与继,存心何间忒。

虽或不我爱,其敢忘翼翼。王祥跃冰鱼,薛包恋门阈。

驭车骞忍寒,耕田舜引慝。于此坚至行,青史斯刊勒。

切勿使偏亲,索处萱堂北。富贵未解忧,天伦乃物则。

不应中道废,失性甘狂惑。呜呼霄壤间,孰有无亲国。

女子远外家,间隙成荆棘。男子听妇言,偏爱滋货殖。

礼容故背违,言辞苦凌逼。于义或参商,于物或吝啬。

劬劳保抱恩,总不存悃愊。亲老力已衰,欲竞知何克。

饮泣更包羞,烦冤满胸臆。父子情既离,万世恩之贼。

上帝实监临,天祸阴诛殛。世事每好还,子孙必凶愎。

嗟哉宇内人,身处礼义域。忍将君子行,轻以私意蚀。

受报方知改,岵屺嗟空陟。生徒伍禽兽,死则堕鬼蜮。

一念能回光,悖逆顿可熄。吾言虽鄙俚,万古为矜式。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子中兄招饮次韵

宋代周必大

青衿学道不忧贫,黄发相看并乞身。
前有二疏今可企,免教人谓鲁无人。

陈孚

陈孚(1259 — 1309)元代学者。字刚中,号勿庵,浙江临海县太平乡石唐里(今白水洋镇松里)人。至元年间,上《大一统赋》,后讲学于河南上蔡书院,为山长,曾任国史院编修、礼部郎中,官至天台路总管府治中。诗文不事雕琢,纪行诗多描摹风土人情,七言古体诗最出色,著有《观光集》、《交州集》等。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