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半夜里学鸳鸯共眠同床,红色的锦被不住地摇荡。一场好事临到收场,却出了洋相,她一翻身翻到了对方身上。她身材这么高大,体躯这么粗壮,几乎压扁了瘦弱的情郎。
注释
偌:如此。
沈东阳:南朝齐梁间诗人沈约,曾官东阳太守,人称沈东阳。谓因多病而腰围瘦损。这里即以“沈东阳”借称瘦腰男子。
参考资料:
这首小令的题材和趣味登不上大雅之堂,但它袒示了早期散曲的“俚曲”的胎记,其所表现出的风趣活泼,也是一目了然的。作者于煞有介事的交代背景后,安排了床上翻身、“压扁沈东阳”的可笑情节,可谓出奇制胜。“交颈效鸳鸯”、“锦被翻红浪”、“雨歇云收”等都是说唱文学中用得烂熟的文字,所谓“强作斯文语”,只要举一则明人模仿元人语言风格所作的《小桃红·西厢百咏》为例,就不难体会到这一点:“高烧银烛照红妆,低簇芙蓉帐。倒凤颠鸾那狂荡,喜洋洋,春生翠被翻红浪。”(《雨云欢会》)而“偌长偌大,偌粗偌胖”,那就更是百分之百的通俗口语。这一切诚如徐渭在《南词叙录》中所说,“常言俗语,扭作曲子,点铁成金,信是妙手”。喜剧情节和俚语俗言,可说是元代谐谑性
王和卿, 元代散曲家。大名(今属河北省)人,生卒年字号不详。《录鬼簿》列为"前辈名公",但各本称呼不同,天一阁本称为"王和卿学士",孟称舜本却称他为"散人"。他与关汉卿是同时代人,而又比关汉卿早卒。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现存散曲小令21首,套曲1首,见于《太平乐府》、《阳春白雪》、《词林摘艳》等集中。► 15篇诗文
秋风淅淅玄夜狙,黼帷高张华烛孤。严霜被野鸣蟪蛄,塞鸿沙鸨相喧呼。
惨惨白露栖庭芜,回身悃阁愁且旴。不觉涕泗沾衣裾,白云在天丘陵纡。
杳难致之红罗襦,梁间夕鸟犹相于,别长会促谁与须。
日愁春尽向花索,不谓耽花遂我僻。明知花在春亦归,多方滋树培春脉。
意中每作俟时思,草零芳秽况同迫。悲秋有友晓相过,似于春事都有责。
伻来指说载花䑸,溯流宛在浮春壁。携我披衣一观之,君翻为主我为客。
风摇翠筱众新株,潮湿苍虬数古柏。正当溪静绿烟沉,移置中庭朱炎赫。
花容懒惰如我疲,贤哉主人急呼白。春愿以花幸少酬,花情得酒何多获。
三爵浇颜引欢歌,百壶开抱舒愁积。忘却看花眼如何,此来取醉意应逆。
棋博分曹费黄昏,东城日影欲西掷。为贪凉暮起襟风,乘兴还从小京宅。
一丘曲折劳跻攀,楼台晚色旷幽莫。园有盆桃其实垂,中心好之开口格。
踟蹰反步觅所酣,有伴狂奔主不隔。祇馀子云双鬓皤,主人拉往披韵籍。
为禁狂言恐酌多,閒出新诗细抽绎。赖有窦外大声呼,裸衣出巡各光脊。
把臂真成醉礼宽,角技齐嫌胜杯窄。蓬跣飞觞谁绘图,庭树霄轮光潜射。
座中袖手忆何人,依稀认得主者席。屡次不胜醉场喧,更逃深斋藏小㡩。
我方潜足蓦追随,新来副主复他适。出门不辞主不知,一天明月印归迹。
看花酒罢携月归,花月与酒成三益。抵含寻花月下窥,悠然不觉沁心魄。
自怪痴肠惹情憨,肯负风光孤自惜。叮咛此意寄来春,好留烟景记今夕。
王和卿, 元代散曲家。大名(今属河北省)人,生卒年字号不详。《录鬼簿》列为"前辈名公",但各本称呼不同,天一阁本称为"王和卿学士",孟称舜本却称他为"散人"。他与关汉卿是同时代人,而又比关汉卿早卒。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现存散曲小令21首,套曲1首,见于《太平乐府》、《阳春白雪》、《词林摘艳》等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