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日闻杜宇

宋代谢枋得

杜鹃日日劝人归,一片归心谁得知。
望帝有神如可问,谓予何日是归期。
思乡 怀人 伤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杜鹃鸣声凄厉,每天都在劝我归去。我的一片思乡之情这样深、这样痛。
如果有谁知道望帝有灵,那么可以问问他,希望他告诉我究竟何日是归期。

注释
杜宇: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
杜鹃:鸟名,又叫杜宇、子规、布谷鸟。相传是古时蜀王望帝(名杜宇)的魂魄所化。其啼声有两个特点:一是连鸣不断,似泣似诉凄厉悲凉,民间有“杜鹃啼呜,泣血方止”的传说;二是叫声恰似在说“不如归去”,因而人们又称之为“催归鸟”。
望帝:即远古蜀王杜宇。
神:神灵。
谓:告诉。
予:我。

参考资料:

1、 李元强,卢晋.宋诗鉴赏辞典.上海市: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441-443
2、 王长江,李浴华.学生宋诗二百首.太原市: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237-238

创作背景

  谢枋得曾于德祐元年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不久,元军破城,诗人亲故先后遇害,唯有老母因年老免于一死。谢枋得饱尝家破人亡之苦,在长期奔波逃亡的过程中,抚今伤昔,将国破家亡的沉重之感凝结于这首思乡之作之中。   

参考资料:

1、 乐云.唐宋诗鉴赏全典.武汉市:崇文书局, 2011:1228-1229

赏析

  谢枋得此诗,抓住了杜鹃鸟啼声的这些特点来抒写自己的感情。其最成功之处在于用望帝的传说来抒发自己彻骨的思归之情,并把这种情绪描绘得缠绵往复,回肠荡气。

  作者在二十八字的短短篇幅里,高度地集中题材。全诗紧紧围着一个人(作者自己)、一种物(杜鹃)、一件事(归)展开。仅从字面上来看,四句中有两句出现了作者自己,两句出现了杜鹃鸟,三句出现了“归”字。进一步研读,还发现其实四句都没有离开这人、物、事三者。这种反复吟唱的写法,类似民歌中的复沓,仿佛仍有“杜鹃催人归,我归,我归,我归……”的旋律不断萦绕耳际,律感强烈,引起共鸣。

  全诗的结构也十分巧妙。诗的开篇先用杜鹃催归起兴,并连用“日日”二字,足

  
谢枋得

谢枋得

  谢枋得(1226~1289年):南宋进士,江西信州弋阳人,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 11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淳化中朝会二十三首

隋代佚名

稽彼灵物,允昭圣皇。
浮石要蹑,巢莲益光。
金方正色,介族殊祥。
信书永耀,帝德无疆。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前汉门樊崇徐宣

唐代周昙

庸中佼佼铁铮铮,百万长驱入帝京。
首事纵隳三善在,归仁何虑不全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使辽回竟恭敏李公席上作

宋代王钦臣

穹庐三月已淹留,白草黄云见即愁。满袖尘埃何处说,李家池上海棠洲。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吴尚书温州之官

宋代释居简

才指金华饯阿连,永嘉迓吏复联翩。东藩等是二千石,此乐已无三百年。

学士即真尤鲜俪,使君独立恐难先。懒云倘借鲜风便,容与东西刺史天。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梅花集句 其二十二

金朝李龏

携手城南忆旧游,故人行役向边州。冰肌自是生来瘦,不识人间离别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七夕

明代梁梦阳

瑟瑟西风起,柴门寂掩关。月华凉似水,河汉在人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感事

明代王世贞

白简彷徨寻所之,入山不深复何辞。世人煮鹤宁一事,而我雕虫亦少时。

多闻比邱结未断,求名菩萨缘当迟。怨生转作善知识,咀口谶却波罗夷。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高鲁瞻通守豪逸强饮席罢以挟诸孙射猎图乞题乘醉书二十八韵与之

清代梅庚

一骑前导龁且嘶,一骑臂隼控不驰。后骑缘山山蔽亏,奔腾似欲大合围。

中有健者骑指挥,不老非少美鬓髭。耳后鸣镝如饿鸱,草间狐兔潜狉狉。

淮阴登坛一钓师,不闻射生能丽龟。腰弧插羽俨交绥,借问何如幽并儿。

丱而从禽翳为谁,渥洼之驹精权奇。兽肥草浅同遨嬉,有张无弛非所宜。

秋冬射猎春唔咿,逐坐肯索栗与梨。文人托兴聊尔为,少年何必不军麾。

彦升三事了无期,骑兵往往登台司。健儿恶马供鞭笞,云台麟阁图须眉。

人生快意当若斯,还君卷轴心嗟咨。燕市酒徒今已稀,和歌且就高渐离。

谢枋得

谢枋得

  谢枋得(1226~1289年):南宋进士,江西信州弋阳人,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