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炎昶(一二六一~一三三八),字懋远,婺源(今属江西)人。幼励志力学,受学于孙嵩,得程朱性理之要。宋亡,与同里江凯隐于婺源山中,名其所居为雪瓷,自号古逸民,学者称古逸先生。元惠宗至元四年卒,年七十八。有《古逸民先生集》二卷。事见本集附录《汪古逸民先生行状》。 汪炎昶诗,以《宛委别藏》本为底本,并新辑集外诗编为一卷。► 282篇诗文
山游各取宜,宜眺兹山最。崚嶒倚绝壁,面面供元对。
岩洞互出没,巨灵何狡狯。拾级忽凌空,遐想出天外。
泱漭河流奔,回薄亘如带。眦光穿溟涬,身世了不碍。
黝知卢沟底,明见飞虹背。苍茫塞上山,山山尽施黛。
黾勉跻层巅,城郭交显晦。窅然万象收,天风送清籁。
延赏入奇怀,浩荡自我辈。安能苦牵迫,白日红尘内。
疲乐理则均,嗒焉寄深慨。
皎皎旧时月,照我前庭除。天地同一色,悲欢境各殊。
忆昔兄妹四,谈笑共宴居。此景不易得,思之竟何如。
两兄宦京国,秋风思莼鲈。仲兄成永诀,忽忽七载馀。
死别求梦寐,生离凭雁鱼。百感填膺满,拈毫苦难书。
伤哉闺中子,日与愁病俱。耿耿不能寝,风露沾衣裾。
汪炎昶(一二六一~一三三八),字懋远,婺源(今属江西)人。幼励志力学,受学于孙嵩,得程朱性理之要。宋亡,与同里江凯隐于婺源山中,名其所居为雪瓷,自号古逸民,学者称古逸先生。元惠宗至元四年卒,年七十八。有《古逸民先生集》二卷。事见本集附录《汪古逸民先生行状》。 汪炎昶诗,以《宛委别藏》本为底本,并新辑集外诗编为一卷。